据介绍,钒钛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核心领域的战略性资源。虽然我国钒、钛资源储量丰富,储量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三和世界第一,但由于我国的钒钛磁铁矿具有难选、难冶炼、难分离等资源特性,加上国外长期对核心技术进行严密封锁,我国综合利用该资源的水平相对较低。此次创新联盟的成立,旨在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以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为目标,致力于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国际一流的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新的合作创新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解决制约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提高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总体技术水平,实现钒钛磁铁矿资源充分有效利用,提升我国钒钛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推动我国钒钛资源高效、清洁、可持续利用,为我国未来钒钛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有关人士介绍,我国钒钛磁铁矿床分布广泛,远景储量达30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地区、河北承德地区、陕西汉中地区等地区。其中,攀枝花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也是世界上同类矿床的重要产区之一,南北长约300公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四川省地矿局、冶金地勘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的几代地质工作者在攀枝花开展钒钛磁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已探明攀枝花矿区、白马矿区、太和矿区、红格矿区等四大矿区及周围众多中小型矿床,探明资源储量101.2亿吨。2008年四川省地矿局106队完成的《攀枝花市钒钛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显示,攀枝花不但铁矿资源潜力巨大,还伴生着丰富的钒钛资源。其拥有钒钛磁铁矿类钒钛矿产资源矿石资源量(包括已探明的)共计226.83亿吨。其中,伴生钛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钛)资源量197868.56万吨,伴生钒金属氧化物(五氧化二钒)资源量4663.81万吨。据此,2009年12月2日,四川省启动了攀西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项目,预计钒钛磁铁矿可能新增190亿吨左右,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将进一步奠定在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并成为毫无争议的世界钒钛之都。
据介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近年来在矿产综合利用特别是钒钛磁铁矿选冶、利用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成为技术创新联盟的核心单位之一,综合所副所长陈炳炎担任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熊述清研究员担任了联盟第一届专家技术委员会成员。据悉,上世纪60年代以后,综合所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实验研究中,集中精干力量,建立了各种专业配套的专门研究队伍和实验设施,对钒钛磁铁矿矿石物质组成、选铁、选钛、氧化球团生产、钛白粉生产、五氧化二钒生产、冶炼新流程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坚持不懈的实验研究。在国内首先从红格矿区成功回收了铬,为攀枝花、白马矿区、太和矿区的开发利用工业设计提供了实验研究依据。近十年来,综合所又对攀西钒钛磁铁矿微细粒级的钛铁矿选矿、红格矿区表层氧化矿的选铁、选钛新技术进行大量研究,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对两矿区现有工艺提出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了钒钛磁铁矿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