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海西临港工业区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工作通过了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野外验收,可进入室内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写阶段。
海西临港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现已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书和设计书规定的各项野外调查任务和工作量,取得了丰富成果资料,为海西区域发展规划与经济建设提供了工程地质依据。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调查规范要求,对区域地质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调查,对海积与冲洪积之间的界线、残积与冲洪积界线等做了局部修正,对第四纪地层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圈定了晚更新世老红砂分布范围。
二是对工作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新构造及区域稳定性等重要工程地质要素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查明了海峡西岸临港工业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不同工程地质性质对岩土体类型重新划分,综合各要素对区域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初步评价和分区。
三是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本区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环境问题多样,项目组针对区内较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地质问题:厦门港东海域工程地质条件、红土台地工程地质性能、石井江淤积、深沪湾古海岸线变迁等分别作了相应的专题研究工作,对工作区海域工程地质结构、红土台地的地基承载力、河湾淤积现状、海岸变迁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是对风化壳的分层进行了厘定。工作区内历史构造活动较多,岩体破碎、风化强烈,根据调查、测量出露典型剖面和工程钻孔揭露,对重要区域的风化壳厚度和风化程度作了新的厘定,从物质结构和工程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说明。
五是基本查明工作区地下水赋存条件。调查区为沿海地区,区内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源,水位埋藏较浅,径流短,地下水以泉或人工开采排泄。根据调查访问和水样测试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靠近海岸有咸化的趋势,局部地区存在轻度污染。(作者武玲葛伟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