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测试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下属的化验科, 2000年机构重组,称“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测试研究所”至今,2004年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土资源部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60余年来,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测试所在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地质找矿事业、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测试所在土壤、水质、环境质量、无机材料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测试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参加了江苏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监测项目和全国多个省份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提交了500多万个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多目标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承担了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973”项目“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原理”、江苏省环境监测“全国土地质量调查”样品分析测试工作。在中国地调局水资源评价和土壤质量调查项目中率先开展了水质、土壤有机污染物分析。在2008年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样品有机分析质量评审中,有机分析质量名列全国第一。凭借在非金属矿物化性能、岩土检测等方面的优势,为江苏及周边地区多个非金属矿区勘查开发提供了大量非金属矿物化性能和工艺性能参数,为多个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如江苏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多个长江过江通道(桥、隧)、南京地铁、杭州湾大桥、青岛海湾大桥、港珠澳大桥、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交了大量的岩、土、水等工程检测数据。在实验测试能力方面,测试所已跻身于江苏省和全国地勘系统一流实验室的行列。
“十一五”期间,测试所主持和参与研究的科研项目达14项,其中,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三项,省厅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在近年省级实验室中独一无二。测试所独立完成的“江苏省科技平台地矿测试新技术集成研究”项目,是近年来唯一获得部级二等奖的省级地矿实验室。2009-2010年连续两年申请获得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四项。《21种典型非金属矿化物性能及检测新技术研究》项目获批为2011年度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五年来,科技人员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参加编写的《岩石矿物分析》(第四版)、《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已正式出版发行。测试所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已经位列全国地矿实验室先进行列。
依托于测试所设立的“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江苏省无机材料专业检测服务中心”,2006年江苏省科技厅批准设立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测试所充分发挥科技平台资源共享的作用,每年为社会检测样品总量均在8万件以上,主要大型科学仪器平均服务超过1500小时,并开展了多项科研工作。“凹凸棒石粘土测试方法”、“吸附土”、“干燥剂”三个标准是全国首次建立的特种粘土测试方法,已经被批准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国际合作项目“摩擦材料中微量石棉含量检测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应对欧盟ROHS新指令的对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超纯氧化铽中稀土杂质分析方法”为江苏高新材料产业出口解决了检测技术难题;“X射线小角散射法测定纳米粉末材料粒度”研究,准确测定了粒子原始尺寸,已经得到社会承认。与此同时,积极履行科技平台社会义务,为江苏省多个科研、检测机构和厂矿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累计培训检测技术人员500余人次。目前,江苏省无机材料专业检测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全省材料产业科研和生产的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为江苏省无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目标。
测试所在重视生产和科研的同时,还始终关注自身的资质能力建设。自1989年首次获得国家级计量认证以来,获准的计量认证(资质认定)产品从原来不足100个增加到现在170个产品,2605个参数,国家实验室认可产品从原来30余个增加到了现在的43个,检测能力已经基本覆盖了地质行业除古生物鉴定、同位素测定年代等少数项目外的绝大部分参数。2007年,测试所率先在全国地勘行业取得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检测”资质。2010年获得了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十一五”期间,参加各类能力验证计划和实验室间比对活动24次,全部获得了满意结果。同时,依据现代实验室管理体系,自行研发了具有地矿特色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现了实验室业务、质量监控、标准、设备等管理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为使实验测试技术更好地为江苏地方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江苏地调院的支持下,测试所陆续投入1500多万元,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使得测试所生产和科研条件处于全国先进行列,有力地保障了测试所的可持续发展。其中,ICP-AES全谱分析仪、ICP-MS等离子体质谱仪、X-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热物性常数仪等均为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测试所为促进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水土资源、建设“生态省”、规划城乡发展、保证人民健康等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