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国应大力加强全球变化研究

来源:国土资源网 作者:黄辛 发布时间:2011-06-20
    近日,在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成立仪式上,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提出,中国应大力加强全球变化研究。

   “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树立面向全球的思维和视野,中国应当大力加强全球变化研究。”徐冠华表示,从中国的地球科学发展来看,我国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的污染,也包括气候变暖,它们的形成和影响早已超出国家的边界;而我们面对的资源问题,包括能源、水资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也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来优化配置,中国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必须在全球背景下加以解决。“中国的海洋研究必须得到加强,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面向全球的思维。”

   徐冠华指出,突出科学前沿,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这是中国气候变化研究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自身就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全球变化研究当中一定要加强地球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加强地球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交叉”。

    据悉,我国在全球变化领域的科研投入近年来有了大幅增加,2009年到 2010 年,科技部通过“973”计划、“863”计划,以及基础研究、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等,累计投入人民币10.5亿元,另外中国科学院还设立了“碳专项” 研究基金,总投入大约8亿元。

    美国龙卷风肆虐、中国面临数十年未遇的旱灾——全球灾难性天气频发,地球究竟怎么了?徐冠华认为,最近发生的极端天气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产物,温室效应也许正是近期龙卷风、强干旱的“元凶”,极端天气将频频出现。

    徐冠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灾难早已显现。20 世纪是人类在过去2000年当中最温暖的100年,1976年到 2000年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不断升高,有些地方升高得非常明显。北冰洋海冰在明显减少,春季海冰厚度减少了40%,冰川和雪带正在消融,许多湖泊面积大幅度下降。袭击全球的热浪、台风、暴雨频繁发生。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升高0.74℃,海平面升高0.17 米。按照目前形势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全球的地表温度有可能升高1.1℃~6.4℃,海平面有可能升高0.18米~0.59米,与此相应的后果是,高温、热浪、强降水的频率都有可能增加。

    同时,由于温室效应,干旱地区越来越干旱,有的地方则下雨增多发生洪灾。据测算,到2025年,全球一半人口都会住在严重缺水的地区。

    徐冠华指出,当务之急是各国共同努力,减少碳排放,不让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超过400ppm——那将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4℃~5℃,意味着更多的自然灾害。

    据悉,首届全球环境变化与应对机制国际研讨会也同时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世界的近百位知名学者就全球环境变化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