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个重点成矿区带中的若干个城矿区带都位于覆盖区,包括植被和土壤覆盖区,如西南三江、湘西—鄂西、辽东—吉南、长江中下游、武夷等重点成矿区带植被覆盖都特别严重。如何针对植被覆盖区研发先进的勘查技术方法实现找矿突破,是遥感技术必需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高光谱遥感是遥感地质中最成功应用的技术之一,目前已成功应用到裸露区蚀变矿物识别和填图中。在植被覆盖区岩性是小目标、弱信息,有必要开展高光谱遥感相关技术的研发,充分发挥高光谱遥感的精细识别能力,为覆盖区地质找矿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为此,我局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中特安排了“覆盖区卫星高光谱数据岩性弱信息提取模型与软件设计”工作项目,该项目目前在北方大兴安岭试验区卫星高光谱岩性弱信息提取中已初见成效。
为了交流讨论植被覆盖区卫星高光谱遥感技术与方法,针对北方植被覆盖区开展高光谱遥感找矿技术培训,局科技外事部于2011年5月22-24日在长春主办“植被覆盖区卫星高光谱岩性弱信息提取技术培训交流会”。会议由吉林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协办。
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沈阳、南京、武汉、海南、浙江、贵州、陕西、山东、山西、福建等省市地调中心(院)专家,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长春物理与精密机械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煤航测遥感局、吉林有色地勘局等共计近40家单位9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科外部张学君副处长在开幕式上指出,地调局领导非常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植被覆盖区在重点成矿区带中占很大比例,植被覆盖区遥感应该从基础研究出发,逐步推进,充分发挥卫星遥感在立体勘查技术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快在地质野外调查中的应用。
来自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王晋年研究员、张立福研究员,航遥中心的甘甫平教授、杨日红教授和汪大明博士,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刘德长研究员,吉林大学李桐林教授,南京大学杜培军教授,南京地调中心修连存教授,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初禹高级工程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就“植被覆盖区卫星高光谱遥感与光谱地壳计划”、“植被覆盖区卫星高光谱遥感岩性弱信息提取算法与模型”、“高光谱遥感植被生理特征参数反演”、“境外高光谱遥感找矿实践”、“地质勘查高光谱遥感系统建设总体设想”、“航空高光谱遥感找矿在覆盖区与裸露区的试验研究”、“植被覆盖区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研究”、 “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矿物光谱分析专家(MAS V3.6)”、“黑龙江省十一五找矿成果及十二五找矿方向研究”等相关专题进行了讲授。同时,会议还就 “光谱地质软件(TSG)”、“ASD高光谱仪”等软件系统和仪器进行了讲授培训。
与会专家、代表在求实而热烈的气氛中畅所欲言,就植被覆盖区的岩性弱信息提取工作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并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李志忠处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1)要继续坚持在植被覆盖区开展遥感找矿战略突破工作;(2)将遥感技术应用逐步前移,力争在传感器研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3)深入研究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地质找矿工作;(4)在基于遥感数据进行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开发标准的遥感数据应用产品,使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统一体系,为构建科学化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支撑与保障;(5)进一步丰富高光谱遥感等地质找矿工作的数据源,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数据融合等技术手段有效融合,建立一个“星-空-地”一体化的多源遥感数据处理平台;(6)逐步建立“立体勘查技术联盟”,真正在遥感地质找矿领域实现产学研相结合;(7)积极开展基于高光谱等新型遥感技术的境外进行地质找矿工作、充分利用全球的矿产资源为我国紧急快速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贯彻地质找矿新机制、地质改革发展大讨论取得大发展的今天,组织召开这次会议,体现了地调局领导对植被覆盖区地质找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期待。本次会议所形成的诸多共识对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必将为卫星高光谱在植被覆盖区地质找矿工作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