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实验研究基地建成并启用

来源:地科院岩溶所 作者:苏橹萱 发布时间:2011-06-10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实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了由岩溶所黄庆达副所长、蒋忠诚副所长为组长,纪检监察及综合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验收小组的竣工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岩溶所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实验研究基地位于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和潮田乡境内,距岩溶所33公里km。流域面积33 km2平方千米。水文地质条件以出露地层泥盆系和石炭系灰岩为主。地下河系统结构完整,东、西部为非碳酸盐岩隔水边界,北部为地下分水岭,南部为地下河集中排泄边界。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由7个子系统构成,已查明地下河管道长10.6km千米,总排泄口G047位于系统南部,枯季流量80-120l/s,最大流量可达14立方米m3/s。系统内明流与暗流相间,地下水具有多级排泄和多次循环的特点,对西南岩溶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基地主要开展地下水流动与水循环转化规律,岩溶水资源评价方法,表层岩溶带特征及其对水资源的调蓄功能,岩溶地下水质演变与污染防治,岩溶石山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地下岩溶结构探测技术方法,岩溶地下水自动化监测技术,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等方面研究,为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08年基地开始建设至今,建立了自动化监测站点:包括气象观测站6处,地下河与岩溶泉观测点8处,钻孔监测点20处;水文地质综合试验站:包括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示踪试验站2处,表层岩溶带及水文生态试验站1处,地下河探测试验站1处,地下河调蓄试验站1处,岩溶水微污染处理试验站1处,岩溶石山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试验站1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主控实验室以及数据采集与自动化传输系统等。

   基地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后,举行了简短的项目移交仪式。黄庆达副所长在发言总结讲话中中,对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表示满意,对参与项目组织、设计、施工的所后勤服务中心、岩溶资源研究室的同志们的辛苦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蒋忠诚副所长指出,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是目前最为典型的地下河系统之一。负责实验基地的科学家们要尽快发挥作用,通过项目来带动基地的建设发展完善;同时,通过基地的不断建设争取申请开展更多的项目。在这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研究出更大的成果,培养出更多的岩溶地质人才,充分发挥实验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