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江苏省副省长徐鸣来到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听取地质调查成果汇报,调研事业单位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江苏省地调院院长朱锦旗详细介绍了江苏地调院基本情况、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并提出了亟待实施的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建议。
朱锦旗在汇报中说,作为江苏地区专业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的唯一科研事业单位,各类甲级从业资质19个,设立了全国地调院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一批江苏领军人才。十多年来,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苏锡常地面沉降预警预报工程,建立了全国第一大地面沉降监测网,预测成果已用以指导城市规划;江苏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基本摸清了江苏矿产资源家底,为下一步矿产勘查指明方向;苏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为全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提供示范经验,寻找城市未来科学发展秘方;全省地热勘察已完成地热钻井30口,成功27口,成功率90%,正加快推进浅层地温能应用研究工作;南京地质博物馆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并免费开放,对外接待参观者一年14万人次;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成了62个县市的灾害调查,发现2236个隐患地,发布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指导全省各级政府及人民群众规避灾害危险;江苏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为保障饮用水安全保驾护航。目前全国大调查实施以来,投入最大的部省合作项目—江苏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成果已在沿江沿海经济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病防治等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并就项目查明全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作了详细说明,建议省政府一是加强五大重点行业的防控,降低污染源头排放。二是地域差异使得不同地区土壤本底抗污染能力有差异,因此要慎重实施产业转移,尤其是污染严重的产业。三是建议加紧组织开展研究工作,避免土壤酸化趋势。四是对基本农田进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五是组织力量开展土壤修复研究。
副省长徐鸣对江苏地调院多年来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肯定和赞扬,表达了省政府对省级科研单位的关心与支持。徐鸣说,江苏地调院今后的任务很艰巨,也很繁重,省政府要更加关心、关注省地调院的发展,积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搭建平台,促进地调院更好的发挥地质技术专长,服务好全省发展。
徐鸣要求省地调院在今后工作中,一要围绕江苏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项目实施,在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好省级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成果辉煌的省地调院,在防范地质灾害、生态保护、工农业发展等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非常迫切。要将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速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江苏地调院作为地质调查单位,所从事的是基础性和先行性的工作,应适时介入沿海开发,力争在沿海开发区域,尽早部署开展综合地质调查评价,为沿海开发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各界认识到江苏地调院所作的工作,科研成果的深远意义。
二要加强环境地质工作研究,努力寻找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良方。江苏地调院通过江苏省生态环境调查项目摸清了全省土壤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下一步要追根溯源,寻找土壤重金属污染的“DNA”,地调院在这一方面可以做些尝试,开展一些研究工作,建立江苏省耕地质量与生态安全监测网,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已污染的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和治理。城市安全问题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后五到十年中,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要积极推进城市地质工作,对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否有地质支撑,也是江苏地调院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总趋势是分工更加精细,公益类和经营类逐步分工。江苏省地调院也要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以适应改革大环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