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江淮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成果评审验收会在合肥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与安徽省地勘局主办,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承办。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地质处处长李剑、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严光生、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张海啓、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项怀顺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2年9月23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协议,合作开展安徽省江淮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八年多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地质调查院积极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江淮流域3.82万平方千米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深入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江淮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实施,系统获得了江淮流域土壤、湖积物和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科学评价了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养分丰缺状况,查明了优质农业土壤资源的分布状况。
同时针对影响江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农田、城市、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地球化学评价,研究异常元素的成因来源、迁移途径、生态效应和未来变化趋势,提出了江淮流域绿色和无公害食品产地区划、平衡施肥、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项规划建议,取得了多领域和多目标的应用成果,充分体现了基础地质工作强有力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评审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成果汇报后,一致认为,该成果科学意义重大,应用领域广泛,对长江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一致同意通过评审,评为优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