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日光从事水工环地质技术及管理工作28年,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良好的协作、奉献精神和很强的协调能力。去年,桂西北地区遭受连续旱灾,他所负责打出的水井解决了1万多人的饮用水难题;同时高质量完成了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迅速提交吉利村因暴雨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处理方案,被国土资源部等评为“抗旱救灾先进个人”,被除自治区授予“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近年有10项技术成果获自治区、局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地质灾害防治一等奖、二等奖。在2011年4月18日自治区《国土之光》颁奖晚会上,他授予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十大先进个人——防灾抗灾能手,成为广西电视屏幕上的“明星”。
江日光因从事水文地质工作曾无数次去过美丽的东兰、凤山、天峨、南丹,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对那里善良而淳朴的百姓有特殊的感情。这里因常年缺水一直牵动着他的心,特别是去冬今春的特大干旱更加使他不平静的心掀起波澜。
2010年3月17日,广西启动自然灾害Ⅱ级应急响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自治区地矿局分别于3月18日、19日紧急部署调集8个地勘单位参与抗旱打井找水工作,面对这次自1951年以来我区最严重的旱情,他临危受命,被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推举为抗旱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的组长。用队长白爱忠的话来说“江副队长在班子里年龄最小、有冲劲、专业水平高,理应担此重任。”这句话对他来说是鼓励,更是压力。为确保在短时间内找到地下水并完成打井任务,定了“专家型”的找水打井小组,包括他和队长白爱忠在内的历任四位总工程师分别担任四县抗旱应急找水打井小组长,这样的“总工”阵容被上级抗旱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称赞。作为四位“老总”之一的江日光,他为另三位比自己年龄大的老总工所感染,白爱忠身为队长却主动负责东兰县的找水打井工作甘当“小兵”,另外一位莫总和曾总都已是年过60岁的老专家,还不辞劳苦带着找水打井队到野外一线工作,就凭这一点,他感到多担责任也是应该的,于是,凭着一股对干旱地区群众的深厚感情,他与班子成员一道于3月20日迅速组织地质﹑物探﹑钻探人员及设备迅速奔赴河池市的东兰、凤山、南丹、天峨等四县抗旱应急找水打井工作,江日光除了具体负责南丹县的找水打井工作外还要对该队的找水打井事务进行处理协调,一心扑在找水打井一线。在短时间里组织技术人员28人,钻探工人120人,调动30台钻机,5台空压机到干旱地区开展找水打井,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全队完成机井施工35眼、大口径井6眼,找到1处地下河天窗,日涌水量合计13008吨;每天能解决26万人饮水问题和1858亩耕地灌溉,缓解了旱区农村人畜饮水和春耕生产用水严重不足的严峻局面。
2010年3月20日,他们来到干旱地区,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干旱地区的缺水程度比他们想象得还要重,当地政府的送水车定期地给村民送水,看到田地里一条条裂缝让他们每个人都很揪心。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无形中的压力大大增加,他知道,在南丹这一带要打出地下是一件很难的事,南丹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桂中岩溶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高差在100-300米,水位埋深较大,是找水难度非常大的区域。许多业内知情者听说来这里打井都望而却步。然而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他根据多年水文地质调查的经验,决心在一些小局部博一博。在大面积干旱区,如何圈定附近有隔水层及下部也有隔水层的找水小单元、小构造?成为他重点思考的问题。他与队友一道一边选打井点,一边调动钻机前往干旱地区施工。
2010年3月24日钻机设备运到城关镇恩村,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组织设备安装、下达钻孔设计书,使钻机在第二天顺利开钻。3月30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在南丹视察工作时得知该队找水打井队在镇恩村施工时,于当天晚上9点来到施工现场,与江日光亲切握手,慰问一线水文地质工作者,她看到找水打井队员住在简陋的工棚,生活非常艰苦,当即指示南丹县领导要安排好找水打井队的生活,同时,对水文地质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和新的要求。江日光和在场的该队水文地质干部职工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按照陈际瓦副书记的要求,为干旱地区找水打井做好水文地质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找水打井的水平;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分忧,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抗旱工作,以更加优异的业绩,回报自治区领导对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厚望,回报干旱地区人民对水文地质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按照县里的要求,除了做好芒场、六寨、城关、罗富的找水打井工作外,还要加强重旱区八圩的工作。然而,八圩这一带对于江日光是相当熟悉的,十多年来先后有多支队伍在此打井,都是无功而返,没有打出水的记录。在职工的畏难情绪中,他还是顶住压力,他相信,只要把工作做细,找到地下水不是没有可能的。
为此,江日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水源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弄清地下水的位置就要找附近的溶洞进行实地勘察。在村民的指引下他和他的队友在星店、拉教、东岭、伍塘等地开展了艰险的“洞穴之旅”。 他们来到瑶寨一个不起眼的洞口,进洞时大家立刻傻眼了,眼前是长约60米的陡坡。坡度大概在60度以上,路上是烂泥,有的地方长满了青苔,别说走,就连攀爬都艰难。有的地方只有有一个小小的斜洞,只可以一个人爬进去。而且3月的洞穴,虽不足以用刺骨来形容,但也让人感到足够的寒冷。他和队友互相搀扶着走在冰冷的洞穴中,在感觉缺氧头晕的同时,双腿的感觉是麻木与刺痛并存,脚底不时还有些小石头又硬又滑,时不时地硌着脚,疼得龇牙咧嘴,但为摸清断层岩走向、结构、断层和各季节地下水位情况,他们还要继续前行,扶着岩壁,踩着烂泥过去,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的从岩壁上攀着过去。身为组长的江日光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只要稍有不慎,就足以让人跌进深不见的洞里,幸好他不止一次在溶洞中找水,有避险的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顺利地完成了溶洞水文地质调查任务,为下一步布置物探和钻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片争议中,他没有丝毫犹豫,把孔位定好。他此时内心也有点担心,如果成井率不高,就会影响他从事二十多年水文地质工作的声誉。但为尽快解决村民的缺水问题,相信自己经过细致工作后的判断,在洞裸屯,他和队友通过结合实地的地质构造,推算出洞裸屯地下隔水层和地下水管网的方向,在村屯1公里处的石山边圈定了钻孔位置,果然不负众望,村民期盼的这一刻终于到来:一股清泉喷涌而出,经测试日涌水量超过480吨,村民们热烈鼓掌欢呼,奔走相告,那高兴劲不亚于过节。“感谢你们,为灾民打出了日出量480吨的井,解决了270人的饮用及百亩旱地的灌溉问题。”这是2010年4月21日黄副县长在八圩乡七圩村洞裸屯试抽水时对他表达的感激话语。经过连续奋战,先后在八圩乡利乐村五塘屯、七圩村峒龙屯、关西村拉教屯、瑶寨村打出了4口井,为当地2055人解决了饮用水问题。改写了在八圩没有打出过一口地下水井的历史,其中在利乐村五塘屯这个高程700多米的地方打出涌水量为每天500吨的水井实为罕见。
“有水的日子真好!” 乡亲们喝到打出的水,总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此刻江日光看到村民的幸福笑容,心里总算感到欣慰,但当看到还有部分村民缺水的一幕幕场景时……恨不得一下子打出更多的水井,助他们一臂之力,哪怕从山洞里引出一小股水源也行啊!他对同事说“这里虽找水打井难度大,但只要他们细心工作,从小单元构造中找到地下水是有可能的。”
同事看着江日光这么认真,也坚定地说:“江总,跟随你,能行!”
罗富乡的大部分都是碎屑岩地区,没有打井的条件,但看到村民们投来渴望的目光,他和他的同事们决定为村民选点以挖大井的方式解决缺水问题,在板劳村另更屯、塘丁村地怀屯分别选点为村民挖了四口每天水量为300-500吨的大井。
为了不给村民增加打井用水负担,江日光和队长商量调进空压机配合潜孔锤钻机用进行无水施工作业,有的钻工提出潜孔锤钻机成本很高,每天用耗油要好几大桶,何况当地村民很支持打进,主动送施工用水,不如用普通钻机施工。他不是不知到用普通钻机成本相对较低,但一想到村民用水这么困难,我们多花点钱多用的油又怎样呢?为此,他们在南丹的城关镇恩村、八圩镇巴哈村、六寨镇甲棉村甲亚屯、六寨镇龙马村龙马屯、六寨镇甲棉村拉旧屯、六寨镇甲棉村花阳屯都采用了这种施工工艺。
找水的艰难曲折路对他和他的同事在开展水点调查来说已遇到了不少,但他们对这种艰险已不屑一顾,在罗富、芒场等地他们在山路十八弯的深山峡谷道路上,一切都那么匆忙,在4月初的一天由于干旱,车翻越过海拔百米高的山后,道路越来越艰险,司机心里边也有些紧张,在部分新修的路上山体落石出现也越来越频繁,山上的落石不时滚滚而下,一块岩石砸在了距离他们不足几米的地方。司机都吓呆了。为防止落石伤害的危险,他在不断提醒大家,同时也安慰大家,让大家在危险面前克服恐慌、焦虑、狂躁心理,他们就是这样在经受多次的落石中惊吓前行,躲过了一块块落石…… 而念头只有一个——让受旱的村民减少灾害。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3月25日至5月17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江日光所负责的南丹县找水打井队在城关镇、芒场镇、八圩镇、罗富乡共打井和挖井12口,日出水量达2820吨,这些村屯的5879人除满足自己的用水问题外,还可向周边村屯供水。
干旱过后,我区又遇到了特大的洪涝灾害。2010年6月3日,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吉利村因暴雨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威胁2个屯约130户620人生命财产安全;对南柳高速路、吉利水库也可能存在威胁。地质灾害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来宾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指示,国土资源厅、地矿局立即组织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院)、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及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20多名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应急地质灾害应急勘查工作。作为这次地质灾害应急勘查工作的常务副组长的江日光又于6月3日奔赴塌陷现场,在山体结构松散,山上的塌方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按自治区的要求于13日完成现场勘查工作,使应急调查取得的初步成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供了决策建议。
在江日光完成一项项救灾任务的时候,儿子也完成了今年的高考,儿子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稳定,依赖江日光多给他辅导,最后关头,江日光没有做到的是在家里给儿子辅导功课、打气和鼓劲,在抗旱找水打井时,由于在山里常常手机没有信号,而与儿子通话的机会都很少,在儿子考试期间,江日光又在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吉利村岩溶地面塌陷现场,回想起来这些日子,对儿子的关怀有些不够,这是他感到遗憾。
江日光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名水文地质工作者,在那样的危急时刻,不管是谁处在我这个位置,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特别令我安慰的是,大灾面前,我们水文地质工作者,越挫越坚,冲锋陷阵,勇往直前,顽强的挺立在抗灾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