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6日,“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评审验收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地矿局组织,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承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骆新华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李金发副局长指出,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挥勘查地球化学的技术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改善土地质量、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李金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湖北省农业地质成果宣传和推广应用,不断推进全省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要认真谋划和部署好湖北省的地质工作,将区域特色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优势,争取在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鄂西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坚定不移地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高质量、高水平的地质调查成果。
2003-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历时7年。完成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面积3.6万平方公里,首次系统获得江汉流域经济区54种元素指标测试数据,科学评价了江汉流域土地质量状况。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效应评价显示稻米等农作物总体安全。但江汉平原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新发现富硒土地资源6892平方公里,满足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求的面积占95.26%,满足绿色农产品产地要求的占93.88%。
该项工作针对影响江汉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学问题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提出了江汉流域区域农业种植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议,分析了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地氟病防治,圈定了多金属矿产和岩盐矿成矿元素异常,取得了多领域和多目标的应用成果。
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受到专家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肯定,获得优秀级。专家组一致认为这项工作获得了海量高精度数据,扩大了地质工作的内涵,创新了产学研机制和省部合作机制,拓宽了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是一项具有重大地域特色的原创性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省办公厅、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林业厅、地矿局、科协等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