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广西30个县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作者:黄 强 发布时间:2011-04-18

  4月14日,广西大石山区30个县(区、市)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经15名专家的评审修缮,确定近期、中期和长期地下水开发利用目标。此次规划紧扣人畜饮水主题,专家的评审意见切中人畜饮水问题,承载着解决大石山区老百姓的人畜饮水期待与厚望。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解决旱区用水到饮水安全,从应急找水打井到地下河堵漏成库,无不以大石山区人畜饮水需求为规划目标。来自各地的水文、环境、工程地质专家和广西10个地勘单位6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关注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既对2010年抗旱打井和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大会战取得的成绩作了总结,又对今后涉及人畜饮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充满期待。

   根据规划的要求,今年还将再按排在大石山区200人以上的缺水村屯打井249口,并封堵一处地下河成库,到规划的中期(2012~2015年)将累计为1116个200人以上的缺水村屯各打一口井,共打井1116口,到规划的长期( 2016~2020年)为所有有条件的缺水村屯打井。

   专家指出,地下河的开发利用工程是通过技术和复杂的工程设施改变地下河原有的水动力条件,利用天然的易涝的封闭型洼地,以及地下河系地下庞大的管道—溶洞系统,储蓄、拦截丰水季节迅速下泄的水量。在地下水的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分别采取堵、蓄、引的方式,可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河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即补给区的高位洼地,选择岩溶管道集中发育的部位,堵洞形成地表至地下联合水库;径流区开凿隧洞,拦截地下河,引水灌溉、排涝和发电;排泄区以引水为主,开发地下河和岩溶大泉水资源,条件具备时亦可修建地表至地下联合水库。

   为此,规划还提出2010—2015年期间,将进行地下河堵洞成库条件、引水排洪治涝条件专项调查,结合旱片治理及人畜饮水需求,编写工程方案。地下河开发示范工程量应达到整个大石山区地下河的10~15%,平均一个县有一个示范工程。2016—2020期间为治理工程勘察和工程设施阶段,工程量应达到整个大石山区地下河的50%以上。

   据了解,该规划在分析研究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述干旱片(5000亩以上)的分布、受旱面积、农作物种类,干旱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含水类型、富水性、地下水埋藏深度,评价地下水开发条件难易程度。并简述了30个县(区、市)境内河流所属水系,分述主要河流特征,包括发源地、集雨面积、流经区域、长度、年平均径流量、最大径流量、最枯径流量、水力坡度等。同时还介绍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工程形式和地下水得以开发利用的程度。估算县境内地下水水资源量及可采量,根据城镇建设规划、人口发展目标,以及工、农业发展规划,进行现阶段和2015年需水量预测,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了良好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