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带高分辨率地质矿产遥感调查取得多项突破
来源:西安地调中心
作者:郝晓红
发布时间:2011-03-28
3月25日至27日在西安召开的遥感地质找矿成果汇报与技术培训会上传来消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启动的成矿带高分辨率遥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在航遥中心、核工业航测中心、有色地调中心、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河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新疆地矿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等多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利用新型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在西昆仑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开展了针对矿产资源及其地质基础的多层次遥感调查,通过海量卫星数据的快速处理、分米级遥感影像的高精度地质解析、多元多尺度遥感解析成果的复合分析和野外实地查证,取得多项突破:
一是真正实现了多元、多层次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在国内首次将高分辨率影像应用在大面积的矿产调查工作中。这种高分辨率遥感调查能够清晰判释各类地层、岩性段,细分侵入体与火山岩的岩相岩带,准确判译各种地质构造的规模、形态和活动期次,合理确定各类成矿与控矿要素。通过与其它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其成果实现了宏观表达与微观呈现兼备、科学探索与实际应用并举,更加逼近实况,更能反映地质与矿产的真实自然状态。
二是进行了一系列服务于地质矿产遥感调查的高分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方法的实验性研究,形成了一套日趋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通过新型遥感数据波段组合研究、波谱测试、波谱反演研究,确定了新型卫星数据反映各类地物的特性与应用参数指标,细化了地质应用中数据融合、专题信息增强与提取的技术流程与规范指标。西昆仑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波谱实测工作也是我国主要成矿带典型岩石、矿物波谱库创建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波谱反演”研究将逐步拓宽遥感地质找矿工作的视野和服务领域。
三是建立了“西昆仑”、“班公湖—怒江”两个成矿带新的构造格架,并对成矿带划分进行了新的修订。在西昆仑成矿带上,通过多元多尺度构造与岩性解译工作,对康西瓦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及其构造意义进行了新的、较为精准的诠释。在构造分区上,康西瓦断裂北部为一系列早古裂陷—晚古裂谷—中新生代陆缘盆地,以南仅发育不同时期的裂陷盆地;在成矿类型上,南部多分布层控多金属矿床和“碳酸盐+石英岩”变质改造型铁矿,北部则多出现“石英片岩+片麻岩”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应用遥感技术依据前人工作基础,细分了成矿亚带,探究了其成矿专属性。
四是系统建立了岩性、构造、成矿控矿要素的高分辨率遥感解译标志,认识了新型遥感数据与实地的映射关系,依据各类解译标志的区域对比,不仅快速追索了矿化层的空间展布,查明了关键地段的含矿性或找矿潜力,而且在成矿带上发现新的地层单元,对部分地层界线进行了修正和细化,补充、完善了区域构造系统,重新厘定和分解了侵入体。建立了主要矿种或典型矿床的高分辨率描述性遥感找矿模型,以指导对盲矿、隐伏矿的遥感找矿靶区圈定工作。
五是找矿成果显著。在西昆仑成矿带已新发现矿化线索28处,初步圈定B、C类找矿靶区31个;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高分辨率遥感调查和遥感异常查证新发现矿化线索、矿化点上百处。
六是服务对象更加明确。高分辨率遥感找矿的技术完善与成果取得,填补了我国成矿带遥感深层次研究的空白,为两个成矿带的勘查工作规划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