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孟宪来:公益性地质工作应调整投入机制

访全国政协委员、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孟宪来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少勇 发布时间:2011-03-14
    国土资源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经拉开序幕,发挥好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先行基础作用至关重要。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孟宪来。

  孟宪来谈到了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存在的三方面问题以及解决办法:“首先,现行投入机制不符合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规律。公益性地质工作是需要持续开展、不能间断的工作,应当像基础测绘工作那样按照规划统筹部署安排,需要国家财政稳定、长期、持续投入。而现在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都是以专项形式实现的,这种按照专项反复地进行项目论证、申报和确立的做法,既不能满足公益性地质工作长期性、稳定性、连续性的需要,也占用了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很多精力。

  孟宪来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经常性的经费保障制度,把公益性地质工作作为一个单独的科目纳入中央财政的经常性预算,有一个基数,逐年增长,把常规的公益性地质工作都涵盖在内。在这个基础上,仍可以设置一些专项,比如应急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等。

  “其次,应当从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调整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结构和布局,拓宽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领域。”孟宪来说,“现在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已经不像以前,不能只限于地质找矿。如今,关系到社会、民生和生态的地质问题越来越重要。比如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带、重要地质单元、重大工程区等,都需要高质量的基础地质资料来支撑。公益性地质工作应当满足方方面面的需要。一方面要从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出发,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程度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围绕社会民生,围绕生态保护,加强广义的环境地质工作,包括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地下水监测等。”

  此外,孟宪来认为,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也是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关键。“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一支精干的、专门的队伍。目前,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体系和框架都已经建成,但规模还有些偏小,结构还不够完善。”孟宪来以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为例说,为油气勘查提供服务,减少风险,是国土资源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我们还没有一支全国性的油气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队伍。“地方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法律定位不确定,职能定位不明确。进入不了地方事业发展计划和地方财政预算,想要建实建强,面临不小的困难。”

  孟宪来认为,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是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主要缺少两方面人才。一是野外一线人才;二是领军人才,即能解决重大问题,能进行综合调查和综合研究的人才。”孟宪来认为,地质调查队伍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培养和锻炼人才。可以加强与地质院校、研究所的联系与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中青年骨干人员进行岗位锻炼、短期培训等;或通过开展野外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人员的实践能力。

  “发挥科技在公益性地质调查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处理好地质调查和地质研究的关系。一方面,科研工作不能脱离野外地质调查;另一方面,地质调查要重视科技。”孟宪来认为,科研工作和地质调查工作要找到一个结合点。“当前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有若干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科研工作就要瞄准这些问题来设立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攻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