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关注民生 防治地灾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迎超 发布时间:2011-03-09
    2010年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同时地质灾害防治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将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快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制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地灾防治工作进行的总结和部署,彰显出当前地灾防治工作的紧迫性。

  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发生地灾30670起,造成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63.9亿元。国土资源等部门科学防灾避灾,取得明显成效。去年1~11月,全国共成功预报与避让地质灾害1163起,避免了近10万人因灾伤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

  今年两会上,更多代表、委员关注地灾防治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应加快健全和完善科学的灾害评价、监测预警、防治预报和应急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李烈荣建议加快构建三峡库区地灾防治长效机制;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婺源县博物馆馆长詹祥生提出要避免地质灾害,就要保护好生态,尊重自然规律……在地质灾害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大隐患的今天,更要时刻紧绷地灾防治这根“弦”,让民众远离地灾威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防治地质灾害,也要知其特性、循其规律、从长远出发,构建系统完善的地灾防治长效机制。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必须依据科学理论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充分掌握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系统开展易发区调查评价,全面查清致灾因素。有了扎实的基础工作,就能更加有效地构建监测预警预报机制,再辅以应急体系和保障体系,才能把地质灾害隔离在民众生活之外,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