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与国际滑坡协会(ICL)于2月21日-25日在西安联合举办了地质灾害高级培训班。来自局系统有关单位及相关科研院所、地调单位的技术人员等24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由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办。
2月21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培训班开幕仪式,局水环部主任、国际滑坡协会副主席殷跃平、西安地调中心主任李文渊和国际滑坡协会主席、日本京都大学教授Kyoji Sassa分别致词。在开幕式上,Sassa教授代表国际滑坡协会向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林在贯先生颁发了Varnes奖,以表彰他在世界滑坡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雷鸣雄副厅长出席了开幕式。
培训期间,来自美国、日本、印尼、挪威的5名国际地质灾害专家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地质灾害领域的研究成果。
国际滑坡协会主席、日本京都大学Sassa教授讲授了“滑坡动力学”,主要介绍了滑坡高速滑动的液化机理,以及由他主持研发的可用于测试不同类型滑坡土动力特性的动环剪试验仪。Sassa教授还运用自主开发的滑坡模拟程序,以2006年发生在菲律宾的莱特滑坡为例,模拟了降雨及地震诱发高速滑坡的启动和运移过程。
美国地质调查局Edwin Lynn Harp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地震触发滑坡研究”。他基于多年来对全球发生的地震触发滑坡的研究经验,介绍了地震触发滑坡的区域关系和类型特点,详细解释了滑坡编录工作方法及其对地震触发滑坡危险性分析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美国地调局在基于节理判据的岩体稳定性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印尼Gadjah Mada大学Dwikorita Karnawati教授讲授了“默拉皮火山泥流早期预警系统与应急响应”。她介绍了印尼政府和相关专业机构在应对默拉皮火山喷发及其次生灾害过程中的早期预警、监测治理和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她建议在应对这类灾害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专业技术,更要开展社区群众灾害意识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社会重建能力。
挪威岩土工程研究院自然灾害部主任Anders Solheim教授介绍了“挪威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及防治”研究成果,他从挪威的自然灾害类型、关于自然灾害的国家立法、灾害填图、危险区划、减灾措施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作为海洋地质专家,Solheim教授还介绍了挪威在水下及海岸带滑坡领域的最新调查研究成果。他认为水下及海岸带滑坡通常比陆上滑坡规模更大,由其引发的涌浪或海啸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并强调了近海工程和海岸开发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日本岛根大学综合理工学部汪发武教授的讲座题为“高速远程滑坡风险评价”。他系统介绍了滑坡风险分析理论,并以发生在中国的多起滑坡灾害为例介绍了地震诱发高速远程滑坡和水库运营诱发滑坡机制及运动预报。
会后,代表们对临潼明圣宫滑坡和延安宝塔山滑坡的有关地质问题和防治工程进行了野外考察。
学员们认为,特邀专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并有长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验,讲座汇集了他们多年来对不同类型滑坡的研究成果精华,我国应该在滑坡动力学及成灾机理研究、巨灾早期预警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研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