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当 好 开 路 先 锋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属单位座谈会侧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高慧丽 田雪莲 于德福 发布时间:2011-02-24
    伴着初春和煦的阳光,国土资源部扬起“两面旗帜”,吹响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冲锋号。

  2月14日,国土资源部在京举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直属单位座谈会,与会者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就如何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基础地质工作如何服务于矿业权设置和管理,如何开展整装勘查区巡回指导和进展的跟踪,以及各单位在战略行动中的作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一场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战计划”的研制悄然拉开帷幕。

  基础地质工作,要从二维转向三维,并贯穿地质勘查全过程

  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刚介绍完行动方案内容,与会者就纷纷打开话匣子。

  “贯彻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公益先行’是第一步,要从基础地质工作抓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首先发言。他表示,地调局作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开路先锋,要在新一轮地质找矿热潮中大有作为,应坚持“技术引领,科技攻关,夯实基础,做好服务”,促进找矿重大突破。在当前商业性矿产勘查逐渐成为市场主体的前提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必须全面转移到基础性工作上来,搭建地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后续勘查提供找矿异常和靶区。为此,地调局对“十二五”地质调查工作部署进行了重大调整,从今年起每年安排20万平方公里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尽快查明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决一批制约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深化区域成矿规律认识,为降低勘查风险、拉动商业性地质工作作出贡献。

  “基础性地质工作不应仅仅发挥先行性作用,更要贯穿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全过程”。西安地调中心主任李文渊的一席话,引起与会人员的关注。他说,组织实施新疆“358”专项和参与实施青藏专项表明,基础性工作不能只定位在地质找矿突破的前期工作上。在勘探和开发阶段,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依然需要进一步展开,而且是更加深化了。

  这一观点得到部矿产开发司司长刘连和的响应——矿业权设置、管理、改革也需要基础支撑。刘连和进一步阐明,公益性地质工作可以为矿业权管理改革创造很好的管理和条件:第一,公益性基础地质工作是部署商业性机制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二,公益性地质工作可以对商业性地质工作成果进行及时综合分析,动态指导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这项工作是很有潜力可挖的。47片整装勘查区勘查方案要部署落地,矿业权需要合理设置,前提是通过区域成矿规律的综合分析研究,分析商业性勘查资料和现有的公益性资料,提出部署依据。”

  航遥中心主任王平以亲身的工作实践强调,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不仅要加强面上调查,还需要加强调查的深度,实现地质调查从二维向三维转变。目前,航遥中心正在建立星—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卫星、遥感技术手段发挥技术引导作用,结合地面检查,形成一整套体系,才有可能实现找矿的快速突破。这一找矿方式在新疆的地质找矿中连续4年实现了“当年飞行,当年查证,当年见矿”的效果。同时,要加强多种勘查手段和勘查技术的统筹部署、协同作战,并考虑各种勘查技术手段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工作时间点与工作周期;还要加强成矿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结合,建立有机找矿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找矿效率。

  “做好基础地质工作,必须破除思想、改革、技术、创新和人才等方面的难题,从全球战略、全球地质规律以及国内若干重大成矿区带的发展规律出发,联合作战,用多元思想指导多元资金、多元需求、多元技术和多元队伍参与这场战役。”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的发言高屋建瓴。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落地,组织实施很重要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358”刚性目标已经确定,行动方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和前提。但行动方案怎样才能落地实施?

  部宣教中心主任邓国平建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应有三个层次的突破:一是,可以实现快速突破的,二是通过工作可以创造条件取得突破的,三是为长远突破打基础的。王平对这一点表示认同。他说,航空物探具有基础性和快速找矿两重性,如果将找矿突破目标进行细分,将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能够迅速突破的地方,采用快速突破的技术方法,从而更快推动商业性地质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可以突破的地区,航空物探工作做完后,提供给地勘单位开展下一步勘查;为长远工作打基础的,航空物探工作把地质构造搞清楚后,继续开展三维地质调查。

  在组织实施上,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齐亚彬建议,适时开展对整装勘查工作进展情况跟踪评估,及时了解全国整装勘查工作的总体情况,为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指导整装勘查工作提供基础。“整装勘查区巡回指导实际上也是经验总结交流推广的过程。目前,各地不断探索创新整装勘查实践模式,新的实践、新的模式,亟需不断提炼、总结、推广、交流,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深入分析,找出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小烈则建议,组织实施找矿突破行动应设行动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47个整装勘查区分别设项目总指挥和首席科学家,对整个勘查区技术上负总责。下面再设顾问组、项目组、探矿组和协调组等。只有整个组织实施畅通,管理有序,组织到位,整个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才能真正落地实施。

  发挥服务支撑作用,推动找矿快速突破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不同于以往的大会战,要实现突破,还需要举全系统之力,举全国之力,才能打赢这场战役。”与会者达成共识。

  李金发表示,地调局将以部省合作为平台,创新合作模式,以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契机,以首批整装勘查区的找矿突破为切入点,强化与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协调对接,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加大商业性勘查投入力度。发挥统筹部署和业务引领作用,配合部勘查司,会同各省国土资源厅(局)做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和分省实施方案的编制,围绕19个重点成矿区带,对47个整装勘查区和391个重点勘查区,逐一作出科学部署和实施安排。

  “贯彻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地勘基金就要在企业跟进遇到困难时,及时介入,帮助和推动企业跟进,做“两面旗帜”落实的助推器,做战略行动中“啃骨头”的工作。”地勘基金中心主任程利伟表示了参加找矿突破行动的信心。程利伟认为,实现“358”目标的难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统一中央和地方的地质找矿政策环境,一是极难突破矿种和区域找矿方略和风险担当问题。为解决这“两难”问题,地勘基金中心将配合落实中央和地方两级地勘基金协调联动指导意见,制定实施两级地勘基金极难矿种和区域找矿计划,今年首先启动钾盐和金刚石矿种勘查。基金中心将发挥定位优势,一方面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民族敏感地区以及保护性勘查矿种的勘查投入,加大调控作用;另一方面应地勘单位、企业和社会资本降险融资的要求,发布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的指南,重新启动面向社会资本的立项工作。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副所长邢树文希望能进一步加强科技在找矿突破行动中的引领、支撑和服务的作用。他表示,矿产资源所将进一步整合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将工作重点集中在矿产资源形成条件及矿产规律、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远景区划和矿产资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优先研究的主题有: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作用过程研究,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矿床、矿种与矿物材料研究,潜在、新型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研究,盐湖与钾盐综合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矿山环境、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全国矿产储量利用现状、资源潜力评价与资源战略,进一步加强矿产勘查评价方法技术和实验技术研究,建立完整合理的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和岩、矿测试分析技术体系,在地质找矿突破中发挥巨大作用。

  齐亚彬表示,经研院将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对策研究支撑的优势,积极参与地勘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的修制定工作;做好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标准规范的修制定工作;跟踪和总结地质找矿新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等,全面服务于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方向、目标、机制、原则、措施,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越来越清晰、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