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南岭地区锡多金属矿找矿方向明确

《南岭地区锡矿选区评价与成果集成》项目被评为优秀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程顺波 发布时间:2011-02-24
    由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南岭地区锡矿选区评价与成果集成》项目经过3年工作,于近日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野外验收,综合评定为优秀。

    该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有:

    获得一批高精度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认为1.5亿~1.6亿年是南岭地区成岩成矿的高峰期,成岩与成矿同时,不存在明显时间差。在以后工作中要重视印支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成矿问题。

    系统总结了南岭地区6个主要原生锡矿类型的标志性特征,完善了锡矿成(找)矿综合模式。

    将南岭花岗岩划分为壳源重熔及其分异型(C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三大类,并认为后两类与锡多金属矿关系更为密切。

    从7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花岗岩浆活动对钨锡成矿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地幔上隆、岩石圈减薄引起的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可能是华南内陆燕山期成岩成矿大爆发的诱因,地幔流体在南岭锡多金属矿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甚至关键作用。

    明确南岭地区下一步锡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如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岩基内部、隐伏花岗岩分布区、区域性不同方向构造带交汇地带、寒武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附近等。

    结合新资料对南岭成矿带找矿远景区进行重新划分,划分出11个找矿远景区,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

    对南岭地区勘查技术方法进行了评述,建立了南岭地区钨锡等重要金属矿产的空间数据库。

    开展了“南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的部署研究,取得了一批找矿新成果,表明南岭成矿带具有巨大找矿潜力。如:湖南茶陵锡田地区锡矿勘查获332+333+3341资源量(Sn+WO3)32.5万吨,并总结出“锡田模式”;湖南铜山岭魏家钨多金属矿区发现厚大隐伏层状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体,单孔见矿厚度大于172米,初步估算333+3341钨资源量26万吨,具超大型远景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