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公益性地调队伍七大进步七大问题并存
省级公益性地调队伍七大进步七大问题并存
来源: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刘振国 赵琳
发布时间:2011-02-23
记者2月15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的成果汇报会上获悉,经过自2008年以来的统计调查,我国54个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总体情况基本摸清,并在资质水平、基地建设、性质定位、人员规模结构、内部管理及地质资料汇交等方面接受了综合评价。
近几年,从发展情况看,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有七个方面进步:人员结构有所优化,资质水平有所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地质技术装备及其管理不断优化,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业务能力不断增强,事业经费有所保障。评估数据显示,隶属于省级国土资源厅的队伍发展水平高于隶属于省级地勘局的队伍。
当然,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还存在七大问题:公益性定位不突出,事业经费不足,队伍规模偏小、结构有待优化,经费预算渠道不畅、基本建设投入不足,资质缺失或水平偏低,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成果评审滞后、资料汇交不及时。在基地建设、性质定位、内部管理等三个方面,多数队伍没有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
其中,各单位地质资料汇交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在于,有地质调查项目管理机制的原因,很多项目周期较短,没有专门编写报告的时间;有项目承担单位自身原因,很多单位重项目立项、轻地质资料汇交;有项目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的原因,对项目及时组织验收、评审和归档催缴的力度不够;另外,也有项目任务量太重的原因。
从去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经费预算看,省级公益性调查队伍承担项目经费31.88亿元,占总量的50.2%。其他预算项目由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煤炭等行业地勘队伍、大学院校分别承担。从队伍规模看,54个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在编1.4万人,占全国公益性队伍的六成。其中,在职人员8984人,占全国公益性在职人数的58%。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73%,45岁以下人员占67%,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70%。另外,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在编人员8825人,在职人员6516人。
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主要来自原地质矿产部驻各省(区、市)地勘队伍。这支队伍自1999年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其机构编制、人事、劳动,工资关系划转省级政府管理,主要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并参与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