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的时间,打井6眼,全部出水,且出水量均大于30立方米/小时。
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启动以来,山东省地调院在中国地调局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迅速展开行动,截止2月18日,共成井6眼,所有施工钻井均出水,且每眼井的出水量均在30立方米/小时以上,总共可实现灌溉农田500亩。山东省地调院找水打井定位之准、找水成功率之高、成井速度之快令人赞叹。
那么,“地调院速度”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呢?
原因有三。一是找水打井有图可依。早在抗旱找水打井仪式启动之前,山东省地调院就按照省厅的指示,着手组织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编制《山东省国土系统抗旱打井部署图》和《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成井条件图》。近年来,省地调院作为我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主力军,先后组织实施了华北平原(山东部分)、环渤海地区(山东段)、淮河流域(山东段)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等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十余项,积累了大量有关我省地下水资源的最新资料,摸清了我省地质环境现状和地下水资源的家底。两幅图就是基于最新最全的资料形成的最新成果,图件详细标注了重点急需抗旱地市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及成井条件,为科学指导抗旱找水打井提供可靠依据。
二是先进的物探仪器很给力。此次抗旱打井行动中,山东省地调院动用了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和电阻率仪等先进的物探仪器。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沂南县依汶镇的松林村此次旱情最为严重,当地老区群众饮水严重不足。该区地质条件复杂,找水难度较大。省地调院在物探工作中,通过施测电测剖面,成功确定了两处井位后,加紧开钻打水,17日,其中一眼水井已经成井,出水量达40立方米/小时,解决了当地群众饮水的燃眉之急。
三是技术人员素质高、作风强。在抗旱打井过程中,一场始料未及的中雪不期而至,虽然对全省旱情有所缓解,但是同时对野外抗旱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山东省地调院的技术人员顶风冒雪,克服了天气寒冷、雪天路滑的困难,坚持野外工作,确保抗旱工作任务如期进行。
随着抗旱找水打井工作的开展,“省地调院速度”正在不断地被刷新,一个个找水打井的奇迹被创造。
地调院物探分队
地调院物探人员雪中坚持工作
沂南县依汶镇成功打出一眼水井
在沂蒙革命老区打井成功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