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及周缘山系盆山耦合与构造演化取得新成果
来源:地质力学所
发布时间:2011-02-11
在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资助下,力学所研究人员对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山系的地质构造与盆山耦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与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科技人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地质专家的合作,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地质热年代学方法和前陆盆地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从盆山耦合的视角出发,结合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系列地震剖面的系统分析和构造解释,调查研究了阿尔金山、祁连山、东昆仑和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并注重柴北缘逆冲断层系及其相关褶皱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新认识:
1.总体上看,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是祁连山-南山(柴北缘)逆冲断层系的前陆盆地,也是东昆仑山逆冲断层系的背驮式盆地。
2.新生代柴达木盆地地壳缩短量具有以下特点:上地壳(沉积盖层)缩短量由西部(>48%)向东部逐渐减少(至<1%),下地壳和基底岩系缩短量由东部(约44%)向西部逐渐减少,反映了柴达木盆地西部以上地壳(盖层)缩短为主,东部以下地壳和基底缩短为主,东部与西部之间存在着构造变形的转换。
3.柴达木盆地北缘中西段发育着由南祁连向盆地逆冲的柴北缘逆冲断层系及一系列由盆地向南祁连山方向逆冲的背冲断层,并构成柴北缘楔形构造带,以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所形成的三角楔形体构造为主,具有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特征。
4.柴北缘中生界(特别是侏罗系)和新生界发育的构造型式有所不同。中生界发育双重构造和叠瓦状构造,新生界发育同构造生长地层和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
5.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二叠纪-三叠纪花岗岩类岩浆演化系列,揭示了与经典的鲍文反应系列相反的演化趋势,支持基性岩浆底侵和岩浆混合作用模式。
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山系盆山耦合与构造演化的研究,为认识青藏高原构造演化过程、柴达木盆地成因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效应,提供了新的信息和证据。研究人员还结合国际上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在油气勘探中成功应用的实例,提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油气聚集有利区和有利部位;利用三维构造分析技术,特别是对双重构造、低角度逆冲断层和三角剪切带等的识别,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