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西部复杂山体滑坡成灾模式建立

揭示高速远程特大滑坡形成机理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杨 健 发布时间:2011-01-24
    近日,地质力学研究所与地调局水环部联合召开的“西部复杂山体滑坡成灾模式研究”2010年度成果汇报会上透露,目前该项目已建立了典型地震滑坡、鸡尾山滑坡等概念模型,初步揭示了高速远程特大滑坡的形成机理和运动机理。 

    据了解,该项目开展了中国西南山区、汶川地震灾区、秦巴地区和黄土地区不同类型的典型滑坡的形成条件、触发因素、形成机理、高速远程运动机制,并对其成灾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野外调查与编录,完成重庆武隆鸡尾山、乌江流域、清江流域典型单斜灰岩山体工程地质条件、岩体结构力学特征等的取样、测试和综合分析建模。完成了三峡库区重点滑坡、高陡岸坡及重大危岩体、典型高速远程滑坡的大比例尺工程地质调查和成灾地质环境条件的综合研究,初步揭示了高速远程特大滑坡的形成机理和运动机理,并建立了典型地震滑坡和鸡尾山滑坡的概念模型。初步揭示西南红层地区近水平岩层滑坡和“关键块体”控制型滑坡形成条件,建立含“关键块体”控制型岩体结构斜坡间极限平衡分析模型,通过空间极限平衡分析,建立了“关键块体”控制性岩体结构斜坡失稳判据。利用滑坡风洞试验,揭示高速远程滑坡在不同沟谷形态、滑体速度下对滑坡机翼效应的影响规律,得出不同沟谷形态地形对滑坡运动过程的升力影响,建立了滑体在表面粗糙、光滑条件下,考虑气垫效应与不考虑气垫效应的滑坡飞行距离、速度等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