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国改革报:我国油气地质勘探前景可观

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王健生 发布时间:2011-01-21
    有望开拓一批新的油气远景区  重塑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格局

    围绕“立足国内,尽快实现油气资源调查重大新发现,促进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增强油气资源保障能力”的目标,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我国陆地新区和重点海域的油气地质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显示出可观的勘探前景。 

    初步证实,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地层是一套发育良好的烃源岩;雪峰山西侧的下古生界—震旦系具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西藏羌塘盆地首次发现古风化壳和油页岩-膏岩地层,划分出5套生储盖组合,攻克了长期争论不休的油气保存条件问题;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具很好的生烃和运移条件。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南黄海崂山隆起、黄海海域等均发现巨厚的中生界烃源岩;在海域和陆域冻土带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通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从最基础的区域地质调查、物探、化探、遥感和少量地震等综合调查研究入手,逐一恢复目标盆地的原型及其构造演化。在此基础上,对新区、新层序的生油、储存、保存条件的调查评价,有望在上述地区开拓一批新的油气远景区,实现油气资源调查的重大新发现,重塑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格局。 

    公益性勘探带动后续商业性勘探

    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发挥公益性队伍在基础地质调查的人才队伍、资料积累的优势,联合石油公司、科研院校等单位,主要瞄准目前油气资源勘查程度低、资源前景不明朗、风险勘探较大、石油公司暂时难以下决心实施勘探的大型盆地和中小盆地群,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与评价,解决含油气盆地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力争在油气新区、新层系、新领域实现重要新发现,带动后续商业性油气勘探,实现油气勘探新的跨越。

    自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队伍中直接从事油气地质调查的人员达524人,每年承担不同渠道来源的油气项目资金约4亿元左右,主要包括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国家海洋专项、国家油气战略选区专项、以及三大油气公司的横向合作项目。 

    油气新区新领域新层系调查取得六项新突破

    记者1月19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地质调查成果交流会上了解到,我国油气新区新领域新层系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取得六项新突破。

    一是初步证实横贯我国北方的东西向天山-兴蒙构造带是我国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的目标区。在银额盆地及其邻区首次发现石炭—二叠系有5套厚度大、区域分布稳定的烃源岩及其有利的油气藏赋存条件,展示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在松辽盆地外围新发现了6个中新生代油气远景盆地,初步查明石炭-二叠系发育有4套烃源岩;施工地质探井证实,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2000-3000m厚的暗色泥(页)岩,是很好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

    二是在羌塘盆地圈定出有利的油气远景区。首次在羌塘盆地发现晚三叠世前的古风化壳和一套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油页岩-膏盐地层,可能是一套极好的油气生储岩系。结合施工的钻井资料,划分出5个中生界生储盖组合,明确提出中侏罗统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为羌塘盆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初步确定北羌塘坳陷中西部是羌塘盆地油气资源的有利集中区,优选出白云湖-龙尾湖等6个有利区带和光明湖-沙土湾湖等9个有利区块。同时,建立了青藏非地震油气勘探方法技术组合,对于下一步在青藏地区开展油气调查与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基本查明中上扬子具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调查证实雪峰山西侧早古生代-震旦纪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勘探前景很好。在大巴山―米仓山前缘的寒武―二叠系海相地层发现3个重要的含油气层位。

    四是进一步证实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盆地内石炭系分布广泛,厚度很大,烃源岩地球化学品质良好,具有很好的生烃和油气运移条件,潜力很大。

    五是海洋油气调查取得一批重要发现。初步圈定了38个海域含油气盆地。通过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不断攻关和创新,首次获取了海底深部高质量的地震反射资料。利用该成果先后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南黄海崂山隆起首次发现巨厚的中生界沉积地层,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选区提供依据。通过实施黄海海域油气钻探,首次发现中生界烃源岩厚度巨大,最大厚度上千米,具备形成规模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六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海域钻探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证实我国海域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在祁连山永久冻土区钻获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这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在冻土区发现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海域和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重大发现,为寻找未来接替新型能源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十二五将加强油气资源基础地质调查

   “十二五”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能源资源的刚性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按照全国地质找矿“358”行动方案的总体部署,“十二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加大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专项和海洋地质保障工程的实施力度,将大力加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力争取得重要新发现。

    在两大国家专项正式实施之前,从2011年开始,将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经费中每年安排5亿元,加强油气和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突出加强西北地区、松辽盆地外围、青藏高原、南方海相地层和重点海域等重点地区。开展中国天山-兴蒙等北方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开辟油气勘查新区新领域。开展龙门山前缘、川中隆起、黔中隆起及周缘、雪峰山隆起、米仓山-大巴山推覆带震旦系-下古生界等中上扬子海相盆地油气战略调查,力争实现油气新发现。开展羌塘及其外围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和综合研究,力争发现油气勘查新区新领域。以柴达木盆地为重点,开展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和综合研究,力争发现油气勘查新区新领域。开展南黄海中、古生界,南海北部中生界等海洋新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和综合研究。全面启动和推进油页岩、油砂、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地质调查与探索研究。探索性开展深部构造结构调查,为油气突破提供基础科学依据。开展油气地球化学填图试点研究,为油气化探全国扫面提供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