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油气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基础地质调查取得六项新突破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1-01-19

    (本网讯)记者从刚刚召开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地质调查成果交流会上获悉,中国地质调查局围绕“立足国内,尽快实现油气资源调查重大新发现,促进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增强油气资源保障能力”的目标,积极组织开展我国陆地新区和重点海域的油气地质调查工作,经过近10年的油气地质调查工作,油气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基础地质调查取得六项新突破:

   

    一是初步证实横贯我国北方的东西向天山-兴蒙构造带是我国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的目标区。在银额盆地及其邻区首次发现石炭—二叠系有5套厚度大、区域分布稳定的烃源岩及其有利的油气藏赋存条件,展示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在松辽盆地外围新发现了6个中新生代油气远景盆地,初步查明石炭-二叠系发育有4套烃源岩;施工地质探井证实,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2000 - 3000m 厚的暗色泥(页)岩,是很好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


    二是在羌塘盆地圈定出有利的油气远景区。首次在羌塘盆地发现晚三叠世前的古风化壳和一套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油页岩-膏盐地层,可能是一套极好的油气生储岩系。结合施工的钻井资料,划分出5个中生界生储盖组合,明确提出中侏罗统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为羌塘盆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初步确定北羌塘坳陷中西部是羌塘盆地油气资源的有利集中区,优选出白云湖-龙尾湖等6个有利区带和光明湖-沙土湾湖等9个有利区块。同时,建立了青藏非地震油气勘探方法技术组合,对于下一步在青藏地区开展油气调查与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基本查明中上扬子具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调查证实雪峰山西侧早古生代-震旦纪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勘探前景很好。在大巴山―米仓山前缘的寒武―二叠系海相地层发现3个重要的含油气层位。


    四是进一步证实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盆地内石炭系分布广泛,厚度很大,烃源岩地球化学品质良好,具有很好的生烃和油气运移条件,潜力很大。


    五是海洋油气调查取得一批重要发现。初步圈定了38个海域含油气盆地。通过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不断攻关和创新,首次获取了海底深部高质量的地震反射资料。该成果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科技进展,利用该成果先后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南黄海崂山隆起首次发现巨厚的中生界沉积地层,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选区提供依据。通过实施黄海海域油气钻探,首次发现中生界烃源岩厚度巨大,最大厚度上千米,具备形成规模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六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海域钻探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证实我国海域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在祁连山永久冻土区钻获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这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在冻土区发现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海域和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重大发现,为寻找未来接替新型能源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队伍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承担了大批油气基础地质研究及综合编图项目,主要包括:震旦纪-早古生代中国岩相古地理图、中国南华纪—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中扬子地区志留系多重划分对比与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在油气地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的同时,地调局积极探索推进油钾兼探工作,在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江陵盆地等均获得富钾卤水,有望近期形成规模开采。初步建立油钾兼探的技术平台,初步编制了《油钾兼探实施方案》和《油钾兼探技术要求》,对油田资料复查、油气勘探中油钾兼探等主要工作内容进行规范。油钾兼探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