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资料馆在为“双保工程”提供支撑中,主动将公共服务窗口前置到需求点,通过回访调查了解需求,抽调力量开发资料,仅用10天时间就将总数据量达490GB的地质资料送到了用户手中,受到用户高度赞扬。
2010年12月2-3日,全国地质资料馆在对“双保工程”重点用户-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进行回访调查,了解到其急需格尔木至库尔勒新建铁路沿线地质资料的情况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新建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沿线地质资料集成开发。在确定格尔木至库尔勒新建铁路地质资料集成开发的基本思路后,及时与青海、新疆地质资料馆沟通协调相关地质资料目录和数据,并在第二天就讨论形成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的范围、依据、方法、成果表达,明确了人员分工。
格尔木至库尔勒新建铁路是连接青藏铁路和南疆铁路的一条铁路干线,是我国西北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西抵新疆库尔勒市,中间经过茫崖行委(驻花土沟)、若羌县、尉犁县三个县级行政单位。线路全长约1180千米,途经昆仑山麓、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脉、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等地,沿线地质地貌类型复杂,地质灾害严重,铁路选线十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全国地质资料馆在编研中主动为自己加压,兼顾北、中、南三个选线方案,编研工作涉及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
开发工作中,全国地质资料馆克服区域内地质资料烦杂,系统性不强、时间紧等困难,经过近10天努力,全面完成了格尔木至库尔勒新建铁路沿线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编研。收集拟建铁路周边全部的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区域水文地质、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地质勘查、地下水调查、矿产勘查等各类地质资料,其中1:20万水文地质图27幅,1:20万地质图40幅,1:25万遥感影像图37幅,矿产地数据库数据20条,其他图文数据34094页,图3684幅。开发形成了1∶50万区域地质图、1∶20万区域地质图、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1∶50万区域矿产图、1∶50万地下水地质图、1∶50万地质灾害区划图等系列图件及集成开发说明,建立了基于MapGis的基础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数据库,数据量达490GB。将相关成果赠送给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非常感谢全国地质资料馆的高效主动服务,专门派寇玉诚馆长到全国地质资料馆表示感谢,认为这些编研成果为新建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选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减少了工作量,加快了工作进度;并希望继续加强合作,邀请全国地质资料馆提前介入拉萨—日喀则铁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