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公益性地质成果步入社会共享时代

——写在地质大调查收官之年(五)

来源:地勘导报 作者: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0-12-27
    12年的地质大调查,不仅以发现900余处战略性矿产地的直接找矿成果,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同样值得称赞的,是促进了我国公益性地质成果资料的社会化服务与共享。

    长期以来,由于汇交制度不完善、公开透明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各方面原因,作为地质工作最终成果体现的地质资料,一直深藏于各个地质资料馆和地勘单位的资料室。我国到底有多少地质资料,没有人能说清。在这种情况下,地质成果无法得到很好的利用,更别说实现全社会共享了。12年前启动的北起大兴安岭,南至南沙海域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许多项目本身就有对以往地质资料的需求,由此,一向不太受关注的地质资料共享问题,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与此同时,地质大调查以身作则,树立起重视成果共享、快速利用的典范——这是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决定的。1999年,大地调启动之时,正是全球地质工作和矿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之时。而世界地质工作之所以能摆脱传统地质工作领域投资不断萎缩的困境,是因为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和铁等矿产品价格开始变得敏感、多变且屡创历史新高,不堪过度开发的地球也开始以频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人类,这时,在保障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工程基础地质支撑、防治地质灾害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可以说,是社会对地质成果资料需求的不断扩大,开启了辉煌的“大地质”时期,迎来了地质资料社会共享新时代。

    因此,从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供给型转为以国家需求为主导、社会需要为动力的驱动型,成为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面对压力和挑战必须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新的形势下,公益性地质工作不但要为商业性地质找矿投资人提供公益性矿调成果资料,而且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提供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的全面的地质信息和产品。

    大地调等地质工作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地质资料管理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2002年3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紧接着,国土资源部开始了系统建设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公开利用和权益保护三项基本制度,不断推进地质资料管理法制化、馆藏设施标准化、地质资料数字化、社会服务网络化建设,并于2005年与国家保密局联合发布《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除《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和《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所列国家秘密目录范围内的地质资料外,其他资料均可公开提供给社会利用。从此,地质资料服务社会宽阔的大门开启。

    当然,有了再好的共享机制,若没有深厚的成果积累,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也是无源之水。在丰富成果方面,大地调也功不可没,12年来提交1040幅国际分幅的1∶25万、1∶5万区域地质图,编制了重要成矿带系列地质图件,获得了重要的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和原创性发现,实现了一批区域性地质图的更新,特别是青藏高原152万平方公里空白区1:25万区调工作的完成,宣告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调的全覆盖,1:100万航磁和区域重力调查的全覆盖……

    有了大地调系列成果的加盟,加上多年的社会化服务探索,现在,我国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取得明显进展。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例,到2009年,全国地质资料馆提供在线图文地质资料11274份,网站接待访问116910人次、提供电子资料约90万页;获悉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构建地质资料信息应急服务集群,根据需求开发地质资料并提供给相关救灾单位;为服务扩内需,主动走访铁道、核工业等部门,服务了245个国家重点工程;积极开展资料非涉密化处理的加工服务,为国内外460多个以往急需但又很难拿到地质资料的外企、私营企业提供33万余件资料;向31个省级地质资料馆赠送11个大型数据库、3套地学处理软件,充实其馆藏,提高其服务能力。

    根据国土资源部今年出台的《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我国地质资料部门接下来将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地质资料信息专业化、个性化等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地质资料积聚资源、开发产品、构建平台、集群服务、产业发展,为全社会提供更具有主动性、针对性、普遍性和贴近性的需求驱动型地质资料服务。可以预期,包括大地调形成的一大批重大成果在内的地质资料,必将持续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支撑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