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重点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课题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而且,其圈定境外找矿战略靶区16处等研究成果应用取得预期效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课题自2007年启动,由发展研究中心承担并组织实施。主要任务是选择我国北部、西部和西南国境的中南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兴都库什—西昆仑成矿带和三江—湄公河成矿带,以我国紧缺的铜、铅锌、优质锰、富铁、铝土矿、钾盐等战略性固体矿产为主攻矿种,开展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对比、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和找矿靶区圈定研究。
经过近3年的工作,该课题编制完成研究区各类图件16张,掌握了研究区的地质建造、构造特点及矿产分布特点;基本建成“中国与周边毗邻国家重要成矿带”矿产地数据库,收集、整理了研究区重要成矿带铜、金、铅等重要矿种的矿床(矿点)数据共3657处,其中境内矿床、矿点1615个,境外矿床、矿点2042个,为中国大陆周边毗邻地区重要成矿带对比搭建了数据平台和资料储备;充实了跨境成矿带划分新方案,分中南蒙古—大兴安岭、兴都库什—西昆仑、三江—湄公河三个地区,划分出17条次级成矿带,深化了对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矿产特征、成矿控矿因素等方面的认识,为实现我国境内成矿带矿产资源勘查重大突破提供基础地质和区域成矿理论指导;圈定境外找矿战略靶区16处,初步建立了中南蒙古—大兴安岭、兴都库什—西昆仑和三江—湄公河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序列,出版了《中国斑岩铜矿砂岩铜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中亚五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指南》、《东南亚中南半岛地质矿产概论》等,为认识跨境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参考;深化了与周边国家地学机构的联系,逐步建立了国际合作渠道。如地调局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赤塔州、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等5个国家(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达成了合作意向,发展研究中心还与蒙古国开展了低密度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