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泛亚铁路大理至瑞丽基础地调项目完成野外验收

来源:地质力学所 发布时间:2010-12-09

    2010年11月22日至29日,由地质力学研究所与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共同组织实施的“云南大理至瑞丽基础地质综合调查”计划项目,在云南省潞西市召开了“泛亚铁路云南大理至瑞丽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会”,对云南省地调院、地质力学所、四川省地调院、贵州省地调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成都地矿所等单位承担完成的泛亚铁路云南大理至瑞丽沿线共22个图幅的1:5万基础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了野外验收。


    专家组根据1:5万基础地质调查项目规范与要求,在听取了各工作项目的成果汇报后,对野外路线及其控制点、实测剖面等验收资料进行了认真地审查,并选择了重要的地质剖面和路线进行了野外核查,将22个图幅评定为11个优秀图幅和11个良好图幅,认为各工作项目克服了横断山区复杂的地貌与地质条件带来的困难,高质量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其成果填补了拟建大理至瑞丽铁路沿线1:5万基础地质资料的空白,并在工程地质、地层古生物、区域构造与岩浆活动、新近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矿产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重要进展。


    (1)工程地质方面:将铁路沿线的岩土体划分为24个工程地质岩组,指出其中存在7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8个中易发区和6个低易发区,提出了应重点关注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应对措施。查明了区内主要构造形迹特征,共厘定出151条断裂,判定其中活动断裂24条,并重点指出苍山东麓断裂、保山断裂带和畹町断裂带等10条主要活动断裂对线路工程的影响,提出了防治建议。对有争议的澜沧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和龙陵-瑞丽断裂带等进行了重新评价,对该区重新进行了地震烈度区划,划分出7个≥Ⅷ度的高地震烈度区。另外,划分了地下水类型,查明岩溶作用发育的岩性段及其分布,提出地下岩溶作用可能导致的岩溶塌陷和岩溶透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同时,根据高黎贡山越岭段的地应力场三维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分析了影响该区工程稳定性的主要地应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判别了岩爆危险性。


    (2)基础地质方面:建立起滇西保山地块寒武纪以来的完整地层序列,识别和划分出横断山南段寒武纪以来的多期岩浆活动序列,并利用多种年代学手段确定了它们的时代,显著推进了滇西地区岩石地层的研究程度;在区域上识别和划分出晚寒武世与早奥陶世、二叠纪与三叠纪和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以及古近纪与新近纪等多期不整合面,为深入探索该区的地质演化过程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在保山地块和腾冲地块的变质基底中,解体出大量奥陶纪、白垩纪和始新世等多期花岗岩或糜棱岩带,进而重新厘定了该区变质基底的性质与分布。在测区内新发现稀土矿、铍矿和银铅矿等矿化点,为未来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线索。


    该项成果不仅可为泛亚铁路大理至瑞丽线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高精度基础地质资料,同时也将为该区未来的地质灾害防治、经济开发和国土规划利用等提供非常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