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城市地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骏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主席张宏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汪民说,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加快,尤其是中国正处于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如何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地质研究的重要主题。在城市地质理论、技术方法、成果转化以及应用服务等方面,需要全球地质学家携起手来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他表示,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学术机构、科学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他欢迎国际城市地质学术组织和各国科学家到中国来开展城市地质研究,为中国的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提出宝贵意见。
主题为“城市地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质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期三天,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共同组织召开。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及全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地质调查机构相关负责人、专家近200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国土资源部将召开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取得的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各省地勘单位地质找矿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地勘单位“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积极主动开展境外风险勘查和矿业开发,有的还在境外并购重组,对接国际资本市场。
“十一五”期间,地勘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产业链不断延伸,地勘单位总资产和经营收入均大幅增长,地勘单位经济实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地勘单位在重大工程建设、新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地质、水文与环境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和灾害地质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地质找矿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尤其“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及其成果,确立了地质找矿“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新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国有地勘单位的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出现了安徽泥河、河南嵩县和湖南锡田等新的找矿模式。地勘体制改革进入内部驱动与外部支持遥相呼应的良性循环状态,探索出一批地质找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