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时间域固定翼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发课题通过中期检查

来源:物化探所 发布时间:2010-09-25

    2010年9月7日至8日,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中期检查会,对地科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承担的"时间域固定翼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发"课题2010年上半年工作进展进行检查。


  检查组由科技部资环处裴志永处长、国土资源部科技合作司马岩处长、国家863计划资环领域办专家吕庆田研究员、项目总体专家组熊盛青、刘士毅、付宗堂教授以及项目办葛晓立研究员等组成,会议由总体专家组组长熊盛青教授主持。物化探所课题组负责人胡平教授及教授级高工孟庆敏、李文杰和李军峰等以及哈飞集团飞机设计所宋洪兴总师等飞机改装设计组专家向检查组作了汇报。 

  检查组首先对地面试验现场进行了检查,科研人员就发射分系统样机、接收分系统样机性能和特点、接收吊舱内部结构及其改装情况等内容向检查组做了详细介绍和演示。随后,课题组就关键技术进展、项目整体进展、主要技术难题、经费预算执行及下阶段科研攻关工作安排等情况向检查组进行汇报。检查组就技术细节问题与课题组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并对课题整体进度给予了积极评价,肯定了课题组的努力和所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通过现场检查和听取汇报,检查组认为,课题组在飞机改装设计实施、大磁矩发射分系统样机和数据接收分系统研制方面的进展尤其显著。飞机改装设计方面,在上年度专家检查验收论证飞机改装可行性的基础上经过半年多的科研攻关,课题组已完成对Y12IV型飞机的工程改装设计,改装图纸9月中旬将绘制完成,基本完成该子课题阶段设计目标,为Y12IV型飞机成功改装时间域固定翼航空电磁勘查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了基础飞行平台;在Y12IV型飞机可供电源、有效载重量等对改装能力限制极大的条件下,项目组通过自主研发的半谐振可控沿发射技术,突破了大磁矩发射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可以实现最大峰值磁矩约520,000Am2(安平方米)的发射分系统样机,为我国实现500m大勘探深度条件下的勘探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接收分系统研制方面,项目组试制出的三分量接收探头总重仅约4Kg,等效接收面积理论上可达约10000 m2,为大勘探深度条件下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实现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内的信号接收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些成果的取得基本完成预定任务,为项目后续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成功研发我国急需的大勘探深度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检查组还要求课题组要进一步完善各分系统硬件制作工艺,获得地面试验数据的同时要同步开发数据处理、解释软件,为课题顺利进行提供更优良的软硬件支持系统,同时针对课题进展要及时进行总结,将已取得的成果及时整理发表和上报。 

 

 

检查组地面试验现场检查

 

 

课题组汇报项目中期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