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依据古地磁结果提出
6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开始碰撞
来源:国土资源网
作者:黄宝春
发布时间:2010-08-31
日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宝春等通过对拉萨地块南缘林子宗群火山岩和沉积岩夹层的古地磁学再研究,获得了最新古地磁结果。
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该造山带是当今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是建立新的大陆动力学理论的最佳天然实验室。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时限是正确认识和理解该造山带形成与演化、高原隆升的动力学过程等的起点。近南北向陆陆碰撞的最直接证据是碰撞带两侧块体在古纬度上的相互重叠。
他们的研究表明:亚洲大陆南缘在丹尼期和伊普雷斯-路特期之间,未发生显著的构造旋转和南北向纬度变化,在~(约)20 Ma(百万年)内保持相对稳定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拉萨地块林子宗群形成时期的古纬度还与拉萨地块阿尔必期—阿普特期塔克那红层的古纬度相当,进一步表明拉萨地块很可能自晚白垩世阿尔必期—阿普特期至古近纪丹尼期—路特期期间均未发生显著的南北向运动;青藏高原内部和中亚腹地上大规模的碰撞后南北向构造缩短也因此被限定在林子宗群形成之后;由于印度板块在晚白垩世~晚渐新世(~27Ma)期间始终具有相对较快的北向漂移速率,林子宗群形成期间,拉萨地块相对稳定的古地理位置也进一步证明印度板块在古亚洲大陆南缘之下存在一定量的俯冲;现今古地磁资料所限定的印度与亚洲大陆的初始碰撞时间的下限为~50Ma,上限为~65Ma;如果以Ali等香港学者根据印度洋海底地形所限定的冈瓦纳大陆裂解之前的大印度板块为模型,则印度与亚洲大陆的初始碰撞极有可能发生在55Ma~60Ma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