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骨节病区供水安全示范项目启动
计划实施探采结合井295口,4.7万农牧民将饮上洁净水
来源:地勘导报
作者:喻秦军 罗会江
发布时间:2010-07-13
6月29日,由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四川省地矿局915队共同提交的《西藏大骨节病区地下水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西藏大骨节病区地下水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项目总体设计》通过专家组评审。项目将在西藏大骨节病重病区16个县实施探采结合供水安全示范井295口,解决病区4.7万人的安全饮水困难。
西藏大骨节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其活跃程度已经超过青海,居全国之首,严重威胁37个县12.2万人的生命健康。自1998年起,西藏自治区政府在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初步成绩,但导致大骨节病的矿化度偏低、腐殖酸含量偏高的水源水质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今年6月,西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四川省地矿局九一五地质队调查发现,大骨节病在西藏自治区“六地一市”都有分布,重病县16个,病区总面积约87.9万平方公里,病区人口12.2万人。其中,病患者27614人,占病区人数的23.2%。调查还发现,西藏大骨节病区目前的饮用水主要是地表水和浅表层地下水,污染严重且水资源分布不均,但较深部地下水水质较好。因此,项目组建议,在西藏大骨节病区实施地下水勘查和供水安全示范打井工程,从供水水源上根本改变矿化度偏低、腐殖酸偏高的状况。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四川省地矿局联合向中国地质调查局申报了《西藏大骨节病区地下水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打井工程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快速批准,并将此项目下达给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四川地矿局91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要求尽快组织实施。
项目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西藏开采地下水改善大骨节病区村寨群众饮水条件,具有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保障。《西藏自治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显示,全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达265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仅为1.6亿立方米;地下水剩余量约占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的99.37%;人均地下水资源量达到2545立方米,远高于其他省份。
按规划,该项目将在6年内,分两个阶段完成西藏自治区大骨节病区37个县的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调查,以先试点再铺开的原则,完成重病区16个县的295口探采结合的供水安全示范井打井工程,并建设配套供水工程,使重病区的4.7万农牧民能够喝上“洁净、方便的饮用水”。
另外,针对开展调查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项目还将设置《西藏大骨节病成因与分布规律的环境地球化学专题研究》、《大骨节病区水文地球化学评价与防治对策专题研究》、《大骨节病区村级小型集中供水井工程工艺技术研究》、《大骨节病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井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专题研究》4个专题研究子项目。
据悉,在对37个县地下水调查、水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4个专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成果提升的基础上,该项目将提交最终成果《西藏自治区大骨节病区地下水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综合研究报告》,为全国其他地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