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新疆北天山西段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和勘查模型研究》获部科技二等奖

来源:矿产资源所 作者:曹瑞欣 发布时间:2010-06-21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200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其中由资源所张作衡等主持完成的《新疆北天山西段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和勘查模型研究》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采用现代成矿学最新理论和最新的找矿技术方法,通过对新疆天山西段大地构造演化、岩浆活动与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并提出区域成矿模型找矿勘查模型,并开展了找矿预测工作。
    项目主要成果包括:以构造单元时空叠覆理念,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结合精确定年,提出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理顺了本区不同时期的地层系统,恢复了古构造沉积环境,划分了在构造演化进程中的成矿阶段及期次;通过大量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测年以及区域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前人大量资料,重新厘定了西天山造山带各阶段演化史;分别建立了铜金多金属矿床的矿床尺度典型矿床模型和区域成矿模型,在精确定年基础上厘定了喇嘛苏、达巴特和菁布拉克等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形成环境;通过西天山与东天山和巴尔喀什成矿带综合对比,提出了西天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方向;综合研究区铜金矿区地物化和蚀变异常遥感等找矿标志,建立了铜金找矿模型并提出了一系列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