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吉利村和山背村村边的一座山下发生岩溶塌陷,形成4个大型塌陷坑,并扩大连成了一条近200米的塌陷带,波及范围0.4平方公里,造成当地房屋墙体出现开裂、倾斜、倒塌现象,威胁到两个村庄130多户、600多人、一个水库和一条高速公路的安全。
灾害的发生引起了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6月6日,我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简称岩溶所)派出了由副所长蒋忠诚研究员、地质灾害研究室主任雷明堂研究员组成的专家组奔赴现场参加广西国土资源厅厅组织的地灾防治应急工作,进行现场调查,随后参与了"来宾市良江镇吉利岩溶塌陷防治专家会商会",专家们发挥专业优势,在会上就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防治对策等问题发表了意见,指出:
①此次塌陷为基岩塌陷,塌陷位置位于地下河管道上方,来宾地区历经去年的持续干旱后又遭遇6月1日的特大暴雨(430mm/日),造成地下河水位的大幅变化是此次塌陷的直接原因,而塌陷产生的陷落地震和水击效应是塌坑周围发生大面积民房开裂和大坝开裂的原因;
②关于塌陷的发展趋势,提出目前附近土体还处于调整阶段,经过2年左右将趋于稳定,因此有必要对受塌陷影响的两个村庄搬迁重建;
③关于下一步工作,建议进行大比例尺地质测绘、区域内的岩溶水系统调查和地下水动态监测,通过EH4等物探方法、岩溶地下河示踪、岩溶塌陷动力监测等技术手段,弄清地下岩溶发育规律和地下水动力特征。这些意见的形成为灾后应急以及重建工作的布置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