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地调中心对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青海东昆仑地区1∶5万土房子幅、黑山幅、冰沟幅、呼都森幅、景仁幅、狼牙山幅、玛兴大弯幅、野马泉幅八幅区调联测项目进行了最终评审。该项目在地层、岩浆岩、构造和地质找矿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特别是在地层解剖、火山岩相与火山机构、岩浆岩时空分布、找矿新发现等方面成果显著。
该项目运用现代造山带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对调查区的地层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合理建立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系统。对测区分布的奥陶纪-志留纪滩间山群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合理划分为三个岩性组,在碎屑岩组的玄武岩夹层中获得494±26Ma的Sm-Nd等时线年龄,在火山岩组的玄武岩中获得434±58Ma的Sm-Nd等时线年龄;将泥盆纪黑山沟组合理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分析研究了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学特征。
对调查区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划分了构造岩浆岩带,总结了不同岩带侵入岩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获得白沙河岩组中变质侵入岩体832±12Ma、中晚奥陶世俯冲花岗岩445.4±0.9Ma、晚志留世碰撞花岗岩413±5Ma、早中泥盆世后碰撞花岗岩395±4Ma等锆石U-Pb测年数据,为建立测区岩浆岩演化序列提供了扎实依据。
对调查区火山岩进行了调查研究,查明了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泥盆纪和三叠纪陆相火山岩进行了详细解剖,划分了火山喷发韵律和喷发旋回。重点开展了冰沟一带鄂拉山组火山岩相和古火山机构研究,并在安山岩中获得205±8Ma的Sm-Nd等时线年龄,分析研究了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结了调查区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对各类变质岩的空间分布及岩石类型、岩石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中、高级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划分了变质相带,对各变质相带的变质作用进行了论述。重点调查研究了重要蚀变含矿岩石类型(矽卡岩)的时空分布。
结合调查区的实际,对区域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构造单元变形特征,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分析了区内构造演化史。系统调查了祁曼塔格结合带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空间展布。调查研究了区内多条韧性剪切带,并在呼都森北韧性剪切带中获得271±2.2Ma的白云母Ar-Ar年龄。
通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在区内共圈定局部磁异常11处,其中乙类异常4个,丙类异常3个,丁类异常4个,确定C3、C5、C7异常与铜矿化关系密切。圈定各类化探综合异常39个,其中甲类异常2个、乙类异常24个、丙类异常11个、丁类异常2个。确定了6个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总结了Cu、Pb、Zn、W、Sn、Mo、Bi等主要成矿元素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
地质找矿成果突出。依据已有矿产资料,结合本次调查获取的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等资料,总结了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含矿特征,分析了主要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新发现各类矿(化)点14处,其中磁铁矿点2处、磁铁矿化点1处、铜矿化点7处、铜铁矿化点1处、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点2处、冰洲石矿点1处。
(基础地质处 校培喜 李荣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