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甘泉之情— 随国土资源部抗旱打井找水慰问组采访侧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赵 凡 发布时间:2010-04-28
    慰问:表达出的政府惠民之情

    迟到的春雨给久旱的土地带来清爽的湿气。4月26日,记者随国土资源部赴云南慰问抗旱找水打井队的工作组来到旱情严重的红河州泸西县几个打井现场。

    天一直在阴着,公路上甚至还有些积水。云南国土资源厅的人告诉记者,昨天这里下雨了。但是,一路上随处可见的荒在田里的枯草和夹杂在林子里的枯树干,却明显道出一直以来的旱情。时不时,会看见有人在田头忙碌。“趁着降雨,勤奋的农民在抓紧抢种。”懂行的人说。

    本来就是国家扶贫重点,世代居住着多个民族的泸西县突然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库塘蓄水大幅减少,110个水库、坝塘、小水塘干枯。地下水位下降,造成48个龙潭、3316眼水井干涸。小春作物基本绝收。

    国土资源系统组织的抗旱打井队伍,在关键的时刻进村。泸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永健告诉记者,迄今为止,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安排在泸西县的70口浅井和6口深井,已完成3口深井和18口浅井,日出水量4800多立方米。深井单井出水量最大达1000余立方米,解决了全县3万多人、1万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刚进中枢镇逸圃村,就听到了哗哗的水声。远远望去,只见“抗旱找水,情系泸西”的宣传牌下,有口粗大的机孔正出水。当地干部说,云南地质工程勘查设计院刚刚在这里打出一口深200多米的井,已经出水10天了。多数技术人员已经撤离,只留下2个职工在做后续工作。

    与此同时,就在中枢镇的夸西村,钻机轰鸣,来自山西地质工程勘查院第一水文队的10多个工程技术人员正紧张地工作着。袁队长站在军绿色的帐篷前告诉我们,这也是口深井,他们来了10多天,计划打180~220米之间,没想现在打到120多米,已经见了水。

    旧城镇的寨子山村驻扎着来自河北地质一队的打井职工。钻杆边拉着一条红色横幅上写着“众志成城 抗旱救灾”。在现场指挥工作的赵队长告诉我们,这里打的是口浅钻,队伍来了3天,已经打了23米,预计80米处见水。

    国土资源部慰问组来到每一处钻井边,握着职工们沾满泥水的手,钻进他们居住的帐篷,一一和他们攀谈。

    在了解了职工紧张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情况之后,慰问组向每个职工送上国土资源部的慰问信,给每个钻井队送上5000元的慰问金,还给一线职工们带去多种水果和生活用品。

    带队的国土资源部人事司副司长李国继告诉大家,“五一节快到了,这是劳动者的节日。部党组委派我们慰问组下来慰问抗旱打井找水一线的劳动者,向你们辛勤的劳动、无私的奉献和取得的成就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他嘱咐大家,要打高质量的惠民井,还要把打出的水管理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他希望钻井队领导还要多关心职工生活和安全生产,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一线职工在云南的打井找水工作更有效,生活更快乐。

    西南部分地区的旱情,从一开始就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心,牵动了国土资源部党组和国土资源系统全体职工的心。

    遭遇旱情,云南国土资源厅第一时间快速出手,3月3日启动抗旱救灾地下找水突击行动, 3月8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进入旱情严重地区。

    3月初,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指示部相关司局密切关注旱区旱情,并要求旱区国土资源部门立即派出抗旱找水打井服务队伍。3月25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昆明主持召开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协调会,总结阶段工作并部署下一步抗旱工作。3月27日,部召开国土资源系统支援西南抗旱找水打井紧急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部党组根据旱区旱情持续发展的严峻形势,立即调集全系统力量,全力支持西南旱区抗旱找水打井。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多名技术干部,从3月上旬就来到云南抗旱打井找水现场办公,如今已经在云南坚持指导抗旱打井找水一个多月。

    4月25日晚,国土资源部赴云南抗旱找水打井慰问组两个组在昆明汇聚。席间,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和自兴激动地给大家讲了发生在一个月前的故事。3月2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深入到云南陆良县大莫古镇戈依村施工现场调研抗旱工作。和自兴等人向总理汇报了国土资源系统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指导当地抗旱打井找水工作的情况。总理听得非常仔细,时不时发问,井打多深了?是什么岩层?资金保障情况如何?最后,他嘱咐国土资源系统和施工队伍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多打井、早出水,为缓解旱情,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多作贡献。

    打井:无可言表的团结友爱之情

    一场百年一遇的旱情折磨着西南地区的老百姓,一次全国大援助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谛在云南旱区,得到最真实的印证。一路上,慰问组所到之地都听到这样的声音: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才会发生这样感天动地的事情。

    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有关人士的介绍,现在云南抗旱打井找水的队伍来自四面八方。

    自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紧急动员全系统支援西南旱区抗旱找水打井视频会召开之后,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甘肃、青海13个省国土资源系统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及直属单位,紧急调集精干力量和先进设备,自带给养,千里驰援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开展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其中,12个省国土资源厅和中国地质调查局5个所共计3000多人及时赶到打井现场,加上云南省厅17支队伍5000多人,共8000多人奋战在云南旱区一线进行抗旱打井找水。

    通过全系统上下共同努力,云南省抗旱打井找水进展顺利。截至4月25日,云南旱区共布井1391口,施工井1075口,出水井699口,累计出水量62465立方米/日,缓解了120多万人生活用水困难。 

    其中,云南省地勘单位累计布井1035口,施工井686口,出水井497口,出水量44638立方米/天,实施暗河提水工程2处,出水量1000立方米/日。系统援滇找水打井队伍布井325口,施工井373口,出水井192口,出水量14996立方米/日。

    各路打井找水职工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忘我劳动,精诚合作,体现大难当中互助友爱的深情。

    山西人爱吃面,我们在山西省地质工程勘查院的帐篷中看到正大碗吃面的职工。尽管外面到处堆放着钻杆,泥水写在每个职工的脸上身上,但是帐篷里面,铺盖打得很整齐。17个人,有23岁的青年,也有50多岁的老职工,他们吃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和着钻机的轰鸣声日夜轮班工作。

    不给地方添麻烦,自带给养为旱区抗旱找水,援滇抗旱打井找水队伍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

    据赴云南的另一慰问组的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副司长刘键介绍,他们在曲靖听说了一个故事。青海柴达木队在接到赴云南支援抗旱打井找水指令后,携带着自有的浅钻紧急向云南出发,半路上,突然听说那里很需要深钻,连忙返回西宁,用自己垫付的20多万元,买3套打深钻的仪器。“现在我们不考虑钱的事,只想怎么把水打出来。”他们说。

    感激:流进百姓心里的甘泉之情

    吃水不忘打井人,国土资源系统职工抗旱打井找水工作受到旱区社会各界特别是旱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发自内心的感谢。

    记者跟随慰问组采访一路,在钻井边到处看到的都是当地群众期盼、渴望和感谢的眼神。在中枢镇,尽管出水已经10天了,还有20多个村民围观出水口,眼前流淌的清澈水,对他们是救命水。

    当地干部介绍说,很多打井找水的钻井队一进现场,老百姓就硬把队员拉进家里,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准备饭菜。

    钻井进程中,当地老百姓一直关注出水的信息。曲靖地区一个钻机出水了,一位从家乡到女儿这里探亲的老人来到出水现场。他说自己是上世纪5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今天站在这里格外自豪,因为是党和政府派来的打井队给老百姓带来了最大的实惠。“我们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带给百姓的温暖。”他说。

    抗旱打井找水,彰显了地质人特有的优势和实力,树立了国土资源系统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据介绍,目前云南抗旱打井找水工程出水率达到了90%左右,超出了原来的设想。主要原因是国土资源系统在云南有着丰富的地质调查资料积累。旱情发生时,国土资源系统的技术专家纷纷赶赴现场,根据以往水文地质调查和地质大调查的资料优选钻址,保证了抗旱打井找水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