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全球定位系统发展至今,已渗入到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海洋、气象和地球空间研究等诸多领域,并成为地质调查、地面沉降与滑坡监测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GPS数据解算困难,理论精度与实际精度差别较大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年来,长安大学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开展了高精度GPS监测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提高GPS精度的方法与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高精度GPS监测的技术应用水平,并普及推广LIDAR、InSAR监测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长安大学于4月15日-18日在西安举办了地质灾害高精度GPS监测技术培训班,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和各省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调院等30家单位的近90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骨干参加培训,共同探讨GPS监测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GPS及遥感相关领域专家结合自身研究与实践,介绍了GNSS(GPS)发展与应用、GPS定位原理与误差分析、GPS定位坐标框架与坐标转换,地面沉降GPS监测布网与作业方案、高精度GPS监测数据精密求解、区域GPS监测基准框架与变形结果分析、InSAR基本原理与应用简介、地面沉降InSAR监测基本处理方法简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等内容。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向学员们赠送了依托地质调查项目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高精度GPS监测数据处理软件。培训班结束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向考试合格学员办法了结业证书。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长安大学高度重视该培训班。水环部地质灾害处张作辰处长,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杜向民教授,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院长彭建兵教授等领导参会并提出具体要求。
会议得到相关单位的积极响应。因其迫切需求,来自库区的重庆市国土系统相关单位及湖北省国土系统相关单位的近20多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学习。
参加培训的学员普遍认为本次培训收获颇丰,对解决他们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起了很大作用,希望能多办些类似的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