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德国美茵茨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德中合作实验室(Bio-Nano-Composites)成立签字仪式,在德国美茵茨大学成功举行。
德方美茵茨大学副校长FÖrstermann教授、美茵茨大学医学院院长Urban教授、德国前国防部长(现德
中商业局董事长)Scharping先生、德国教育与科研部德中项目负责人Stiller博士、德方项目负责人美茵茨大学Müller教授,中方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研究员、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罗立强研究员、中方项目负责人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王晓红研究员出席了签字仪式。美茵茨大学相关院系的领导及其它单位的合作者(如德国马普化学所的Jochum博士)和同行也出席了签字仪式。
德国教育与科研部领导、德中合作双方领导和项目负责人都作了重要讲话,肯定了双方的合作研究成果,对未来的合作研究充满了希望。德中研究人员都作了精彩的研究报告,汇报了双方的合作研究成果,Müller教授和王晓红研究员作了主旨报告。董树文副院长访问期间两次介绍了中国深部探测专项(SinoProbe),罗立强研究员作了环境地球化学和大陆科学钻探流体研究报告。德国ARD/SWF和SAT1两家电视台作了全程录制并进行了电视采访,新闻于当晚播出;第二天当地报纸Rhein Main Press刊登;电视台和美茵茨大学的网页也进行相关报道:http://idw-online.de/pages/de/news356807;http://www.zwp-online.info/zwpnews/dentalnews/wissenschaft_forschung/nanotechnik_aus_der_tiefsee_fuer_den_
zahn_und;http://www.uni-mainz.de/presse/35194.php。
2006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邀请了"硅质海绵骨针矿化机制和仿生应用"研究方面的国际权威--德国美茵茨大学的Müller教授来我中心讲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互访不断, 并各自牵头申请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我中心牵头的科技部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德国美茵茨大学牵头的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及德国教育与科研部的德中国际合作项目,撰写并发表SCI收录论文30多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带动下,于德中科学教育年(2009/2010)之际,得到德国教育与科研部的资助并于2010年成立德中合作实验室,以促进德中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新的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德中"Bio-Nano-Composites"合作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德中合作双方将在过去三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深海生物矿物矿化机制和硅质海绵骨针的仿生应用研究工作。在未来五年里,双方将重点与清华大学材料系合作,利用硅质海绵骨针的矿化机制(即在自然条件下由酶(硅蛋白)催化合成生物硅的制)仿生合成具有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的生物硅矿物材料应用于牙齿和骨骼修复,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新的更好的仿生材料。
签字仪式前双方会晤 典型硅质海绵动物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