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为“好”字当头的经济发展提供地质服务

——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一)

来源:国土资源网 作者:何 力 发布时间:2010-03-11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9年我国在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中,迎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风浪,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实践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

    在部署2010年工作时,强调经济发展要“好”字当头。其中,特别针对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一项项政策措施,无一不与地质工作息息相关。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工作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大力开发低碳技术”等。这些,都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与支撑。

    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地质工作者已经探明了大量地热能,并在政府主导下制定了地热能开发标准和规范,在北京、天津、广东、山东等省市进行了示范推广,不仅实现了降低环境成本的目标,而且在一些地方带动了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地质环境监测已经覆盖了重点流域及重要矿区,许多地方已经或者正在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地质分析调查,地质人员在许多城市进行着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与建设工作。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正在成为矿山建设的必要前提,共伴生资源回收技术的提高,正在进入地质科技人员的视野。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在进行的二氧化碳埋存和岩溶碳汇项目,正是低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工作时,要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地质工作的先行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基础建设中的路桥、楼宇等前期地质灾害评估、工程地质勘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毫无疑问都是重要的地质工作内容,而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城镇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之前要实行地质环境论证制度的提案,无疑更昭示着地质工作在这些领域的广阔前景。而找到优质水源,从源头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已经在贵州、四川等省证明了水文地质工作者舍我其谁的能力。

    在部署“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工作中,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作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资源税改革”,“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中,要求,“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指出,“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合作等方面的对外工作”。

    现在,几乎所有的省级地勘单位都在积极走出去,参与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地质工程承包以及劳务合作,挟地质技术优势与资本合作,寻求做大做强之路。我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的建立,正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仅在去年,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0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近1.5万人,避免经济损失1.6亿元。

    整个经济社会正越来越多地考虑发展成本,即用最少的资源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发展。在今年“好”字当头的经济发展目标中,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地质工作,必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支撑和服务作用。我国即将实施的地质保障工程中,包括矿产资源保障、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及治理、勘查开发走出去的总投入将有大幅增长。可见,地质工作肩上的担子之重。一句话,新的一年,地质工作者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和更好的地质科技服务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