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油气地震探测技术试验研究通过验收
来源:地科院
发布时间:2010-03-11
2010年2月10日,地科院地质研究所高锐研究员承担的"青藏高原油气地震探测技术试验研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通过了验收并被评定为优秀。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以滕吉文院士、王小牟教授(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董事长)为组长的专家组高度评价了该项目取得的成果,一致认为项目组引进了先进的理念与思路,合作研发的多项关键技术在青藏高原腹地冻土区等复杂条件下油气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技术上有创新;取得的技术突破对青藏高原及其周缘油气勘探与开发起到重要的作用;项目合作扩宽了国际合作渠道,提高了我国学者国际声望;实现了技术联合研发,建立了成果资料共享机制,并给予优秀评价。
该项目由国家科技部立项,研究时间2006-2009年。研究目标是通过合作试验研究青藏高原冻土层发育条件下有效的多源地震油气探测与处理技术,评价含油气构造层保存情况,提升青藏高原油气地震探测技术创新发展,带动青藏高原油气资源远景评价。
揭示青藏高原隆升的资源响应是当代世界地球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地震探测技术是这项研究的先锋,是揭露地壳结构和评价油气远景的关键技术。项目组和国际合作者经过三年合作研究,引进经费和技术投入,通过实际探测剖面的试验和检验,研发了复杂条件下地震采集与处理的多项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适用性强、有效的二维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方法技术组合,解决了实际难题,突破了青藏高原油气地震探测的技术瓶颈。获得横过青藏高原腹地的反射地震长剖面,揭示了羌塘中央隆起及其两侧盆地地下精细结构,提出北羌塘油气资源条件优于南羌塘的认识。获得了印度板块俯冲在羌塘地体之下的三维速度图像,解释了壳幔相互作用、地幔热上涌对油气远景的影响。发现了陆内板块汇聚深部过程的地震学证据,研究了松潘地块地壳精细结构、盆山关系及其潜在的含油气构造。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管领导参加了验收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希望项目组再接再厉,通过持续的国际合作,研发更多新技术,促进青藏高原及其周缘油气勘探与开发取得更多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