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胶东金矿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

胶东金矿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 预测玲珑金矿田黄金资源总量超千吨

来源:国土资源网 作者: 滕 艳 李桂芬 发布时间:2010-01-08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科研人员20多年来持续对胶东金矿地质科研,从深部找矿难题中寻找研究课题,产学研密切结合,在预测找矿理论、方法和验证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提交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项目——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田成矿规律和深部外围预测成果证实,该区深部发育第二富集带,矿田黄金资源总量超千吨。

    据介绍,截至2004年年底,胶东地区已查明的金矿资源储量为全国探明储量的24%,保有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4%,大型以上金矿床总数占全国总数的20%。其中,玲珑金矿田已查明资源储量接近600吨,分布有大型、特大型金矿床10余处。随着地表和高品位资源的逐步枯竭,加强胶东地区矿田找矿研究,探讨三维构造控矿规律,开采利用低品位矿石势在必行。配合2005年度全国危机矿山资源勘查项目,地质力学研究所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对玲珑金矿田展开成矿规律和深部外围预测研究。这一项目以构造体系与成矿系列相结合的理论集成研究为指导,获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吕古贤研究员等提出“胶东金矿”成矿模式,认为胶东金矿产于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结合区的剪压造山带,为中生代活化改造基底花岗绿岩带的韧—脆性剪切带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

    ——成矿深度是深部找矿的基础。吕古贤等认为,深度测算需要考虑构造的压力影响,因而建立了先从总压力中消除掉构造附加压力,再测算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该方法不同于目前广为使用的压力/比重的深度估算思路和方法,提高了研究和预测的精度。”科研人员据此测算焦家金矿和玲珑矿田主要矿脉的成矿深度重要数据,表明胶东金矿整体属较浅成矿床,热液成矿发育在2000~3500米深处,在成矿期间,形成深度有从3700米逐步变浅的趋势,因而矿量剥蚀较少,矿脉保存较多,预测胶东大型金矿深部发育“第二富集带”。这有别于前人用压力/比重方法获得的成矿在5000米~6000米深处,遭强烈剥蚀因而深部资源前景不乐观的认识,为深部勘查指出了科学依据。

  吕古贤表示,这一预测已经在几个大型矿山得到探矿工程证实。验证发现,胶东多数矿山在300米~400米左右有一贫矿或无矿间隔,其深部又发育新的富厚金矿体区段,并且表现深部储量大于浅部储量的特点。近年山东地质六队在焦家深部处揭露了厚大矿体也是一个例证。

  ——研究提出胶东金矿床主要受“入”字型断裂蚀变岩带控制,建立了脆—韧性剪切带和雁列的三维分类方案,深化了对胶东构造多级序控矿规律的认识。

  ——发展了矿源岩系列的概念,总结了胶东地区金矿矿源岩系的地质特征,分析了矿源多元化的资料,同时提出以矿源岩系为指导的一个找矿思路。

  ——采用蚀变岩相测量手段,对九曲矿区的—800米以下找矿预测、玲珑断裂及大庄子金矿断层断失矿体的寻找,均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提出“构造作用力通过改变流体系统压力、温度等物理化学参量的途径影响成矿地球化学过程”的思路,推动了构造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

  ——依据科研成果,在靶区勘查圈定了17个矿体,经验证新增金金属量33吨。新增储量按2008年实际生产能力计算,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约7年。

  ——预测玲珑金矿田-1500米以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黄金资源超过1000吨,可以作为整装勘查示范区。

  由翟裕生、裴荣富、赵文津等两院院士及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在“胶东金矿”成矿模型、构造物理化学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进一步深化玲珑金矿田深部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方法;鉴于胶东地区黄金产业的重要性和良好的找矿前景,建议建立国家整装勘查计划的示范区,并给与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