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翟明国:解读46亿岁的地球

来源:地勘导报 作者:洪 蔚 发布时间:2010-01-04
    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是一门很基础很古老的学科,是地质学中“基础之基础”。翟明国是这个学科很多年来第一位新增选的院士,也是该研究领域目前唯一80岁以下的院士,他的当选,可以折射出学界对基础学科的某种重视。

研究地球的古老历史

  前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最为漫长的一段历史。地球如今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其中距今5.43亿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时起,地球出现了大量的生物,那以后的时段通称为显生宙。

    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就是显生宙之前约40亿年漫长的地球地质历史,以及5亿多年以来的显生宙在地球上发生的变质作用。地球大陆的80%~90%以上是在前寒武纪形成的,因此解读前寒武纪的地质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地球、利用地球、保护地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岩石是地球历史上重大地质事件的记录者。翟明国举例说,在我国大别山有一个超高压变质带,通过岩石分析,可以发现陆面上的岩石曾经深入到了地表200公里以下,并受到了极度高温高压的影响产生了变质,如今又再次回到地球表面。通过对这种岩石变质记录的分析,可以表明,在那个地质时代,地球板块与板块之间曾产生过激烈碰撞。于是在这个交汇点上,变质地质学与构造学产生了交叉。

  根据翟明国介绍,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学、矿床学,以及与现代全球变化有关的第四纪地质学等,都会产生相互影响与交叉。

专注于华北的独有优势

  翟明国在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我国华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华北地区有三大特点,使其在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上有着突出的意义。

  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年代古老,大约有3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在地质年代上超过38亿年,这是我国境内保存较好的古陆块,在全球范围内也不多见。

  此外,华北地区构造演化复杂和岩石类型多样的两个优势,使其在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研究上极具特点。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高压麻粒岩—退变榴辉岩、蛇绿岩地体的发现以及相关争议,使华北的前寒武纪研究被国际同行密切关注。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曾是国际上的热点学科。在我国,该领域研究曾在“文革”后的“富铁会战”中经历了一个高峰阶段。科学数据表明,全球70%~80%的铁矿富存于前寒武纪,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更高达80%~90%。

  他告诉记者,华北地区研究是我国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受国际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两次相关的重要国际会议都在我国举办,而讨论焦点都集中在华北地区的热点问题上。

推动人才成长于学科发展之中

  翟明国认为,科学研究特别是从事地质学的研究,团队的努力和贡献起到了重要作用。团队需要领军人物,但其他人的工作和贡献也不可或缺,这是无法剥离的。因而,当问及今后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重视团队精神,重视培养和发现年轻人的工作,推动他们的成长,发挥他们的作用。

    从学科的长远发展看,翟明国表示,要努力推动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