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拟在部级层面形成七大文件
已印发全系统、全行业,利用一个月时间继续讨论完善
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09-12-07
记者从12月4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视频会议上获悉,“大讨论”按照计划已经或正在形成一系列成果,包括思想理论层面的改革发展报告和实践层面的政策措施,目前已初步形成7个文件成果,印发给全系统、全行业用一个月时间讨论完善。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报告》分为回顾历史、认清形势找准问题、明确六大改革思路、明确三大方向和开展五项重大行动等4个部分,是在思想理论层面对“大讨论”中思想认识成果的总结、凝练提升。该报告的基本思想是,树立大资源、大地质概念,突出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中心任务。公益性地质队伍的定位和组建、中央财政出资的地质工作如何定位、地勘基金与地质大调查的关系等难题,仍需进一步讨论。
《关于构建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共由9条组成,主要内容是以部省合作机制为前提,以整装勘查为核心,围绕整装勘查中的主要环节提出有关措施,包括方案编制、年度计划、矿业权设置、成果处置、产学研联合攻关以及资料共享等。该文件待解的难题包括矿业权设置如何与“矿法”衔接、勘查成果出让收益分配采取何种方式等。
《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包括矿业权设置、收益分配、土地盘活、人事管理等4个方面,坚持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与要求,以总结推介各地成功经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为主线,同时也对推进地勘单位内部改革提出了要求。该文件待解的难题包括:国有地勘单位土地如何盘活;奖励机制、人事管理等需要有关部门政策支持;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精神需进一步学习、吃透和掌握。
《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意见》是个“打包成果”,既有与地质行业管理有关的已有成果,也对进一步加强行业服务与管理提出思路和要求。在国土资源部2006年发布的288号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地质找矿统一部署、强化中央地方联动机制等内容,强调了积极推进矿业权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统一部署、严格资质管理、建立注册地质师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业标准、推进勘查资本市场建设、做好境外勘查服务、增进行业信息交流以及提升地质资料社会服务水平等10个方面。
《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包括决策机制、统筹机制、责任机制、联动机制、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7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决策和统筹机制,强调了联动、共同责任、与市场接轨和资源共享等方面。该文件的难点包括:如何提升科研条件、加大科研投入,如何制定相应政策切实加大对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资金投入力度。
《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若干措施,包括:人才培养与项目管理相结合、通过基地建设培养人才、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培养人才、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人才培养的重点是高端科技人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后备人才等4个层次,其中以高端科技人才为重点。该文件的难点包括:科技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联动;科研条件、住房、工资待遇等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
《关于推进境外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包括:突出境外地质工作信息服务,加强境外项目统筹协调和境外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营造支持境外地质工作的政策环境。
据了解,从“大讨论”梳理的问题看,制约地质找矿的主要问题包括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规范标准等3个方面,其中思想观念是根本,体制机制是重点,工作模式是手段。各项讨论成果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