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国土报:10年地下水勘查开发惠及西部百姓

解决西北地区300多万人缺水问题,在西南地区成功开发岩溶地下河80多条,为西藏地区、四川红层地区百姓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赵 凡 发布时间:2009-11-18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国土资源部10年来在西部地区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缺水、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能源基地供水、生态环境整治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西部地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和运行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西北严重缺水地区开展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1999年到2002年,组织开展了陕西、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2个省(区)严重缺水地区的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作,利用3年时间,共施工探采结合深井340多眼,解决了300多万人的缺水问题。特别是利用遥感、物探新技术新方法在宁夏南部、甘肃宁会等找水禁区实现了找水突破。

  ——在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重庆八省(区、市)开展78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查明3066条地下暗河的分布,并提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年开发潜力。为了进一步开发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从2003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又组织开展了《西南重点岩溶流域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查明重点岩溶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岩溶地下水开发和石漠化治理示范工作。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开发岩溶地下水80多条,岩溶的大泉100余处,蓄水构造200个。

  ——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开展地下水勘查工作。从2000年开始,组织开展了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干旱地区以县域为单元的地下水勘查工作,目前共完成了18个县的地下水调查与水资源评价工作,并施工了探采结合井,解决了部分严重缺水地区藏族群众的用水问题。

  ——建立部省合作新机制,开展了四川红层地区和大骨节病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作。2004年5月,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四川省红层丘陵区地下水调查与开发利用项目》。双方共同投资,精心组织,共施工红层浅井170余万眼,解决了600多万人的缺水问题。2008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再次签署部省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四川大骨节地下水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计划到2011年,施工探采结合井600余眼,解决1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进行地下水勘查,查明了该区域地下水资源总量,为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圈定了富水地段。从2005年开始,组织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为国家能源基地规划建设提供了地下水资源保障。


西部开发的最大亮点是惠民

水 木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衷,是要解决占全国国土面积逾七成、人口约三成的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问题,更是要解决东西部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西部地区存在大部分贫困人口的问题。

  西部地区有资源优势,也有资源劣势,而它最大的劣势,就在水资源上。西北不少地区降雨量小,严重缺水,很多地方百姓饮水困难。西南地区虽然降水丰沛,但因为岩溶石山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水在地下难以积存,所以西南地区也缺水。

国土资源部在西部大开发10年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地下水勘查,项目覆盖了几乎所有西部缺水地区。正是因为这些惠民项目的实施,使得西北地区、西藏地区长期缺水的百姓喝上了好水,使得西南石山地区百姓可以利用地下暗河的水,水质有问题的地方能喝到安全健康的水,也使得长期为水资源匮乏所困的鄂尔多斯新能源基地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

  西部大开发,目的是让最广大的西部人民得到实惠。国土资源部全力推进西部找水,无疑做了件惠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