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京开幕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赵凡 发布时间:2009-09-14
    9月9日,以“行动中的数字地球”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学者、企业家和管理专家聚首北京,研讨交流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及其应用。会议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北京市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联合举办。

    刘延东在贺信中说,自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民众生活、公共治理等都因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等共同推动下,以空间科技、信息科技和地球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数字地球,使各国在国土资源调查、气候气象预报、自然灾害监测、农业生产预估和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数字地球已经成为整合、利用、共享现有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信息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刘延东在贺信中指出,当前,世界各国正面临着一些需要共同解决的重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疾病防治、世界遗产保护、区域性重大自然灾害、全球性重大经济金融问题等等。这些都对数字地球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开幕式上指出,数字地球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科技领域之一。数字地球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制高点和全球性、战略性目标,集对地观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传感和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格计算技术等于一体并高度综合和升华。伴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公益性与商业性数字地球共享平台相继问世,数字地球已走进千家万户,并正在改变人类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

    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航天员杨利伟作大会报告。开幕式上,出席会议的相关领导和嘉宾为大会设立的数字地球科技贡献奖、数字地球企业贡献奖、数字地球推动奖和数字地球国际会议组织奖颁奖。大会历时4天,围绕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等,举办多场专题报告会,涉及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地球科学等多学科领域。会间还举办了数字地球技术与应用展览会,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放映、系统演示与现场互动操作等方面,展示数字流域、数字减灾、数字城市等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这是1999年我国发起首次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后再次主办的一次数字地球盛会。10年间我国对地观测卫星技术、星载数据处理、地面台站、人文经济等数据的获取技术以及一体化集成技术都得到了很好发展,已经具备了为建立“数字地球”所需的各种技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