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航遥中心通过“大讨论”形成十七项专题成果

航遥中心通过“大讨论”形成十七项专题成果

来源:局大讨论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9-11

   局大讨论简报第120期

    经过三个多月广泛、深入地学习研讨,航遥中心大讨论活动设定的17项专题研究成果日前已初步形成。专题研究既有站在国家和部、局角度提出的建议,又有推动航遥中心自身发展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其中,站在国家和部、局层面开展的10项专题研究,突出了航空物探与遥感专业地质中心的定位和作用,从宏观角度为国家地质找矿改革发展提出建议;推动自身发展层面的7项专题研究,重点解决当前制约航遥中心发展改革的主要问题,比照要求找差距,推动自身发展。
    一、对国家和部、局提出的建议
    1.深化我国航空物探找矿程序、加快航空物探地质找矿工作。发挥航空物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快速、宏观的优势,大力提高航空物探工作程度;建立空地联合找矿机制,加强航空物探异常地面查证工作,提高地质找矿效率;加强航空物探领域仪器、方法、技术研究,依托863重大项目完善航空物探勘查技术系统;积极拓展航空物探应用领域;加强航空物探信息化建设,实现航空物探从信息采集、处理、解释(译)到成果提交、发布的主流程信息化;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勘探市场。
    2.加强我国航空物探与遥感地质工作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工作。按照配置合理、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的原则建强、建实以专业中心为龙头的专业队伍。依据地质工作规律,统一部署航空物探遥感工作,进一步完善航空物探遥感业务运行模式,形成以专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航空物探遥感工作体系与机制,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以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区、重要地质问题区和海域为重点,按照资源调查优先兼顾环境评价的部署原则。在地质找矿工作链中,适度优先、循序渐进地开展航空物探勘查工作。
    3.加强我国海洋和油气航空物探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系统开展我国海域航空物探与遥感调查,加强航空物探遥感技术方法在海洋和油气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完善航空物探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技术,提高我国海洋和油气航空物探遥感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
    4.加快我国航空航天对地观测应用体系建设。依托国家航天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国内遥感力量,整合相关遥感技术,加快我国航空航天遥感对地观测应用技术体系建设。
    5.修订航空物探与建立遥感地质勘查标准与规范。根据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变化,补充、修订原有航空物探、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航空物探、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探地质调查成果的质量和应用程度。
    6.延长航空物探与遥感地质工作链、拓展服务领域。从当前我国航空物探和遥感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延长和拓展航空物探、遥感在基础地质调查领域、固体矿产勘查领域、环境调查评价领域、工程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可以开展的工作。
    7.加强我国物探与遥感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建设。建立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龙头,航空物探遥感专业中心为支撑的航空物探遥感信息资料集群化服务体系;建立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门户,航空物探遥感专业中心为分站点的航空物探遥感信息资料服务网站。建立航空物探遥感信息集群化服务数据统一保管、加工、处理、服务体系和管理系统。
    8.加强航空物探核心技术研发和我国国土资源卫星保障体系建设。研制以新型的数字化航空磁力仪和磁传感器为核心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轴梯度航空磁勘查系统及航空电磁和伽玛能谱勘查系统,进一步提高勘查能力。建立多频谱、多载荷保障的国土资源业务卫星数据保障体系和数据处理及应用系统和应用机制,提高应用能力和水平。
    9.科学制定我国航空物探和遥感地质“十二五”规划。航空物探工作按照“资源优先、兼顾环境、勘查先行、重视综研、科技支撑”的总体原则,优先在全国16个重要成矿区带及123个找矿远景区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先导作用;遥感地质工作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合理部署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遥感工作和遥感科技工作,突出全国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矿山遥感监测、缓变性地表形变遥感监测工作,加强基础支撑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提高遥感地质调查的精度、广度和应用的深度。
    10.加强我国航空物探和遥感地质工作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航空物探工作要按照“两个更加”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在技术和调查能力方面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利用国家4-5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航空物探调查科研队伍;遥感地质工作要围绕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基础地质和地质环境的重大需求,全面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拓宽服务领域,全力推进现有遥感应用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立我国遥感应用业务运行系统,使遥感地质技术及其服务能力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需求以及国际市场的需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关于加快我国航空航天对地观测应用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修订航空物探与建立遥感地质勘查标准与规范的建议》、《关于我国航空物探、遥感地质“十二五”规划部署建议》、《关于我国航空物探、遥感地质工作中长期发展战略建议》等内容已被部、局采纳。
    二、从推动自身发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层面开展的7项专题研究
    1.加快推动航空物探与遥感联合对地观测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方案,对重点实验室的基本定位、建设框架、人员构成、组织运行、总体目标、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明确,并启动内部试运行工作。
    2.推进航空物探遥感技术与仪器研发实验基地建设。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优先建设航空物探仪器静态实验基地,保障航空物探仪器研发测试(调试)的有序开展。按照推进工作方案,逐步完善航空物探仪器动态试验场和遥感地质资源评价应用综合实验场,满足开展航空物探、遥感勘查生产和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的需要。
    3.加强航遥中心网络信息资料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料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建设安全可靠的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整合机构设置,将物探、遥感两个部门资料室划归信息中心管理。
    4.制定《航空物探与遥感地质勘查计划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计划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对象与主要节点、管理职责、工作程序与要求、等进行明确,为推进大项目机制,强化业务推进、学科发展,、提升项目成果质量与水平,确保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5.制定《航遥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办法》,对中心涉及的专利、商标、著作、技术及商业秘密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对知识产权的归属、管理奖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自主创新、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创造了必要条件。
    6.完善《航遥中心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中心项目管理,明确了项目人员的职责分工,对项目综合考评、项目奖励等做出了规定,有利于提高项目成果质量、调动项目人员的积极性。
    7.制定《航遥中心队伍建设规划》,在科学分析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人事相宜、规模适度,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德才兼备、突出能力,遵循规律、加大开发,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的原则,明确了管理、专业技术、企业经营、工勤服务等不同类型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