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网络协同研究与工作环境建设"负责单位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持,召开了由我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子项目"用于微束分析的大型科学仪器远程共享公共服务系统" 和"离子探针示范系统"项目验收会。来自科技部、质检总局、信产部、北京市、教育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总装备部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12名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专家组听取了两个项目的执行情况汇报,审阅了相关文档,观看了"微束分析大型科学仪器远程共享公共服务系统"和"离子探针远程共享控制系统(SROS)"的现场演示,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此前,两个项目分别于2009年5月和2005年12月通过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议和成果鉴定。
"用于微束分析的大型科学仪器远程共享公共服务系统"和"离子探针远程共享示范系统"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实现了微束分析大型科学仪器远程共享公共服务系统和离子探针远程共享控制系统,接入了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地矿所、宜昌地矿所和澳大利亚Curtin大学及ASI公司等单位的微束仪器,提供了针对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纳米技术等学科的远程科学实验,提高了该类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水平。
自2005年以来,两个项目陆续建立了仪器共享实验中心和7个远程工作站,形成了国际SHRIMP仪器远程共享中心,联接了21套大型科学仪器,实现了远程操作功能,并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共享机制,支撑了地质年代学研究的应用和国际合作。
"离子探针远程共享示范系统(SROS)目前已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截至2009年7月31日,SROS系统先后共完成实际远程锆石样品测试工作5764.5小时。其中,国外用户共享北京离子探针中心SHRIMP II的总机时为553小时,国内用户共享北京离子探针中心SHRIMP II的总机时为210小时;国内用户通过SROS系统共享澳大利亚Curtin理工大学SHRIMP II机时4613.5小时,国内用户通过SROS系统共享暂存于澳大利亚ASI公司的SHRIMP IIe-MC(中心购置的第二台SHRIMP设备)388小时。
大型科学仪器以远程操作实验为主的远程共享方式,通过对优质设备资源虚拟化,使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够随时随地使用大型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测试,真正打破科研工作中仪器使用的时空界限,有效提高了国家重点科学仪器装备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水平;同时还支持多名科学家异地实时联合协同操作仪器进行高水平的实验研究,并录制联合实验全过程,有利于节约科研成本,实现大型科学仪器拥有机构与广大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双赢,促进我国应用仪器实验科研方式的大变革。
两个项目实施后形成的技术成果,基本解决了我国科学研究中微束类科学仪器远程控制远程监测的技术问题,保持了大型科学仪器远程控制和监测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建立的系统通过公共网络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微束类仪器有机联接起来,其功能可逐步拓展至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纳米技术等学科,将为国家大型仪器虚拟中心的建立提供技术基础。
微束类大型仪器网络虚拟实验研究中心 SROS系统澳大利亚ASI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