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地科院召开院士座谈会

局找矿大讨论简报第86期

来源:地调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6-30

    6月24日上午,地科院组织召开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院士座谈会。院在京的沈其韩、肖序常、卢耀如、裴荣富、赵文津、杨文采等六位院士围绕影响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突出问题,如何发挥地质科技在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地科院在改革发展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中的问题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与会院士就地质找矿突破、境外矿产勘查、地质科学发展、地质科技创新、地质工作服务、科技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如下意见建议:

    1.如何实现地质找矿突破问题。地质找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规程,如资源勘查需要经过资源评价—普查确定靶区靶位—详查—勘探,是一个科学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阶段性规范要求,需要科学管理。建议:成立国家地质调查局,实现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集中力量开展战略性、紧缺的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成立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全面掌握国家真实储量,作为指导地质勘查工作部署的重要依据;成立国家矿产勘查基金委员会,类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方式运作,针对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进行立项,推进矿产勘查事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在走市场化的同时,要加强国家对企业矿产勘查的监控,规范企业行为;要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要尽可能发挥老专家作用,老中青结合;要有人才培养计划和稳定的专业投入。总之要实现找矿突破,前提是要科学论证、依靠科技、有的放矢,充分发挥院士专家作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走弯路。

    2.提高资源保障能力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要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国家要在企业走出去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争取国外资源勘探的主动权;要加强非洲、拉丁美洲等友好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协助民营企业在这些地区的矿业投资,建立我国的后备矿产地。

    3.地质科技创新问题。地质科技创新是地科院生命力所在。对地科院来说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任务目标、责权不明确,影响科技创新和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作用的发挥。地科院要坚持以服务国家目标为己任,以国家需要的战略性矿产储备作为研究的重点,要围绕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的资源环境的理论和关键技术方法问题,在国家稳定长期投入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推动地质找矿的突破,为国家提供非常时期的紧急后备资源矿产地。在科技体制机制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科研人员素质;二是为科研人员创造稳定、宽松的科研环境;三是改善科技管理,减少多头管理、重复立项问题;四是加强人才培养,要注重帅才和将才培养,要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要注重科研团队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开放共享已成为科研机构的时代要求,地科院不仅要走国际化道路,也需要向企业、社会开放,不仅要强调服务社会,而且要能够引领社会发展。

    4.地质工作服务问题。地质找矿只是地质工作的一方面。从发展角度来说,地质工作涉及方法面面,工作思路要更加开阔,站位要更高。地质工作既要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也要全面增强服务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基础功能。现在与找矿有关的生态、环境、灾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应进一步加强水工环地质工作等,不断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