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6日刚刚结束的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上,我局获得多项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奖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调查与地应力监测项目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四个单位获得“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陈毓川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许志琴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得“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袁道先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叶天竺(中国地质调查局)、董树文(中国地质科学院)、杨经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登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胡道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刘海坤(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邓晓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侯光才(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姚华舟(宜昌地质调查中心)、王立全(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武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李洪潮(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黄学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徐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15人获得“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首次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工作报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主持会议。
刘延东指出,野外科技工作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野外科技工作走过了一条既艰辛又辉煌的发展道路,从简陋的探索考察到系统的现代科学普查,从跟踪模仿到注重自主创新,在科学数据积累、原始性科学发现、科学规律认知、新技术研发、科技试验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延东强调,野外科技工作具有原始性、基础性、探索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特点,是揭示大自然奥秘和规律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维护国家权益的有效手段,是我国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特殊途径。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等为重点,拓展野外科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要资源共享,加大投入,创新评价体系,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要加快野外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促进野外科技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刘延东强调,广大野外科技工作者满怀报国之志,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用自己的青春、智慧、热血乃至生命,铺垫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石,值得全社会尊重和敬佩。她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他们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密切配合、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这次会议上,共有20人被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192人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46个科研集体被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地质调查工作是野外科技工作的重要领域,我局地质科学家始终坚持野外工作,在地学数据积累、原始性科学发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这次4单位17人获得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奖励充分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我局工作的认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