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月地学研究取得可喜进展
中外科学家交流研讨最新成果资讯
来源:地调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6-16
为交流国际探月及行星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资讯,推动我国探月地学研究的深入开展,2009年6月16-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主办“探月与地学科学国际研讨会”。围绕国际探月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动态,中外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科学家的学术报告主要涉及行星探测与行星科学、月球遥感与月球地质、月球地球化学与月岩样品研究、月球地球物理、当前月球探测动态、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计划等多方面内容。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人类探测太空奥秘的基地,因此,月球探测与行星科学研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研讨会为中外探月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必将对中国探月科学发展及国际科技合作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探月地学研究这项前沿性探索工作,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工作,最近编制了国土资源部探月科学研究规划纲要,提出了国土资源部近期探月科学研究重点是:“一张图、二个流程、三点建议,相应地搞好两个基础”。
“一张图”指月球地形地貌图及元素(矿物)分布图,“两个流程”指高精度地形图测编流程和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流程,“三个建议”指就月球着陆点、月球微型钻机配备、月球磁力仪配备等提出建议,“两个基础”指加强月球和行星遥感数据库建设和翻译出版《月球科学新认识》。
2008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启动了“月球地质遥测信息综合分析研究”项目,重点开展月球地质及形成演化、月球深部结构、月球遥感及地形地貌、月岩测年、火星实验场、行星天体化学、微型钻机等研究工作。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是获取多种国际月球探测高分辨率数据,为月球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是开展月球表面“阿里斯基尔”陨石坑矿物与岩石化学填图,提取了陨石坑地区的氧化亚铁的含量分布,揭示了月海玄武岩区氧化亚铁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三是进行月岩(壤)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
四是利用离子探针测年方法,对美国华盛顿大学提供的第一批月球陨石锆石样品成功地进行了年龄测定,为月球早期历史及演化提供了高精度的年代学证据。
五是开展了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盐湖与火星表面地质类比研究,包括地质地貌、沉积环境、沉积矿物及硫酸盐矿物等类比,为火星生命存在及演化提供了新的类似模型。
六是提出我国月球表面微型钻机的设计方案,包括月球取样钻机钻进能力与动力源、月表钻进方法、取样钻具、月表钻进方法及取样钻具的地表试验等内容。
中国地质调查局是国内外知名的国家级地质调查机构,承担着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也是中国行星科学、航空航天遥感的权威研究中心之一,其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已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具有广泛的联系。根据国土资源部探月科学研究规划纲要,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航天局、国家探月工程中心、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研究中心、中国测绘科学院等国内相关部门(单位)的合作与协调,以地球科学研究为基础,积极参与和推动探月与行星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探月科技进步与行星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