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大讨论简报第44期
为贯彻落实部、局党组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探索科研与调查紧密结合,地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地质工作,指导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5月17、18日,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在地质所的大力支持下举办 “地质找矿基础大讨论”。这次活动与“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互动,主题为“大陆动力学与找矿战略”,内容包括中国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和找矿战略,中国大陆造山带/盆地/克拉通及找矿战略两大部分。用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大陆动力学”理论引领地调和找矿是本次活动的出发点。
部大讨论办公室副主任、勘查司司长彭齐鸣,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部大讨论办公室副主任齐亚彬,地调局大讨论办公室副主任、总工室主任严光生,基础部副主任奚小环,科外部副主任卢民杰,地科院副院长董树文,云南地质调查局局长李文昌,地质所所长侯增谦,地质所党委副书记沈琳,资源所副所长王宗起等领导出席会议。李廷栋、沈其韩、肖序常、滕吉文、许志琴、杨文采等院士与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地调中心、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地质所、资源所、地质学报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
讨论过程中,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发言。许志琴院士从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角度阐释了找矿战略问题,提出:大陆构造及动力学研究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基础,建立大陆动力学新理论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重大问题的新理论基础。李廷栋院士提出,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是推动地质找矿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力量。肖序常院士结合新疆矿产资源勘查,提出了提高找矿能力的几点建议。滕吉文院士强调,应当潜入地壳内部第二深度空间去揭示其成矿介质和构造环境,通过高精度的地球物理勘探,在深部找到更多大型矿床和多金属矿产资源的矿集区(带)。杨文采院士就矿产资源的预测及验证问题发言,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与会专家李文昌、董树文、舒良树、侯增谦、王宗起、杨经绥、高锐、李锦轶、邵济安、张建新、张作衡、吕庆田、陈世忠、聂凤军、李海兵和阎全人等对中国主要构造域、造山带及重要成矿带的基础问题进行成矿背景和找矿潜力的探讨。会议开得热烈而认真,充分体现了科学家们对当前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的高度责任感。
部大讨论办公室齐亚彬副主任在会议开幕式上介绍了大讨论的进展情况,并充分肯定了科学家们参与大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局科外部副主任卢民杰提出,基础地质研究必须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才能够明方向、得实效,并建议下一步具体研讨阻碍16个重点成矿区(带)实现找矿突破的因素。
部大讨论办公室彭齐鸣副主任对17日的会议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基础地质研究对于解决矿产紧缺现状十分重要,也是瓶颈所在。如何在国家层面发挥基础地质研究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表示,以许志琴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心系国事、献身科研的精神令人感动。
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姜建军司长对18日的会议总结指出,大讨论活动已向纵深发展。找矿问题要取得突破,必须从每个环节找原因。这次会议主要从基础地质方面展开,提了出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思路。同时介绍了部有关基础性研究领域的工作部署,提议各位专家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工作,争取出大成果。
最后,许志琴院士总结讲到:本次会议达到了地质找矿基础大讨论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局领导出席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给大家以极大鼓舞。并表示以此为良好开端,之后将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梳理,积极发挥基础地质研究在地质找矿事业中的基石和先行性作用,为大讨论活动和上级部门关于“十二五”战略的决策部署建言献策,作出应有贡献。